第六十六章 紫宸殿朝辯(下)
向太后笑着說道:“曾大人有本儘管奏來!”
曾紋高聲奏道:“先帝在位之時,章惇、蔡卞二人狼狽為奸,利用先帝之信任,排斥異己,橫行朝野,禍國殃民。具體說來有五大罪狀:其一,屢次進言,欲追廢宣仁皇后;其二,凡紹聖以來竄逐大臣皆章惇、蔡卞為之;其三,編排元佑章牘,致使蒙冤獲罪者多達千餘人;其四,鄒浩因進諫忤旨,章惇、蔡卞落井下石,故意激起先帝之怒,導致鄒浩被貶於遠惡之郡;其五,置局編錄臣僚奏章,士大夫得罪者八百三十餘家,皆是蔡卞出謀劃策,章惇下令執行,罪大惡極,莫以為甚!今蔡卞雖去,章惇猶在,務請陛下、太皇太后、太後娘娘除惡務盡,以正朝綱1
邢部尚書安惇立即出列,高聲說道:“章大人清明,朝野共知,豈能與蔡卞之流合污?曾大人切勿血口噴人,請陛下、娘娘明鑒1
尚書左丞蘇轍也不甘示弱,奏請道:“蔡卞與章惇表裏相繼,天下共知其惡。民間更有歌謠‘一蔡二惇,必定滅門。籍沒家財,禁錮子孫’,這便是說人們倘若得罪了蔡卞、章惇、安惇,必有滅門之災,家產被抄沒,子孫被抓起來。京中又另有民謠‘大惇、小惇,入地無門;大蔡、小蔡,還他命債’,這就是說如若觸怒了章惇、安惇,就會被他們整得連入地獄都無門,若是惹惱了蔡卞、蔡京,就連性命也難以保全。民謠所指並非虛妄。這安惇,任職御史中丞多年,執掌糾察姦邪、肅建綱常,卻其實與章惇朋比為奸,互為聲援。如若不是他們作惡多端,民間怎能有此等議論!望陛下、娘娘明鑒1
御史台中丞邢恕反言相激:“區區民間歌謠,豈可為憑?朝中之事,豈能以小兒黃調斷決?豈不貽笑大方?況,此兩首歌謠,琅琅上口,不知是否某些別有用心之人所做,用以詆毀朝廷重臣。蘇大人乃當今文壇泰斗,素與章大人不合,不知是否與蘇大人有關呢?”
戶部尚書蘇軾也耐不住了:“陛下、娘娘。邢恕此人,朝野之中素以偽君子著稱。其心地險惡,紹聖年間初任御史中丞時,就與章惇、蔡卞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合謀排斥元佑諸臣,誣告宣仁皇後有廢先帝之意,引起軒然大波。又詆毀大臣梁燾、劉摯圖謀不軌,幾致滅族。此人原本就是章惇、安惇一黨。不久前又為章惇所舉,重任御史中丞。如今為彼等開脫以蒙聖聰之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史部尚書曾肇接過話,繼續說道:“刑部尚書安惇任御史中丞期間,為了巴結章惇多次誣陷賢良,進讒言、彈劾鄒浩、陳瓘、江公望、任伯雨、陳次升、常安民等,使眾臣皆被貶謫地方。又和蹇序辰在元佑年訴理局編摘大臣章奏期間,受章惇指使,胡言亂語,肆意污衊人謗訕朝政,情節惡劣,朝野共憤,請陛下、娘娘一併處之1
一時間,朝堂之上又開演了一場唇槍舌劍之戰。只不過,這次主角成了章惇一黨和曾紋為首的一眾心腹。
“眾位愛卿,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成何體統!”向太后又一次站出來阻止戰爭,訓斥道,“凡事皆有法度。你等並非言官,彈劾大臣,需有理有據,眾位如確有憑據,可依此上書,朝廷自當審理。如此徒作口舌之爭,紫宸殿成了什麼地方了?傳出去,朝廷顏面何存?”
一席話擺明了是斥責曾紋等人,卻也讓諸人一時啞口無言。
此時劉太后發話了:“吵鬧了大半天,依本宮看就無事退朝罷!各位大人,回去后好好反省反省,平時的溫謙禮讓都哪裏去了!”
“臣侯蒙有本奏!”一直未說話的兵部尚書侯蒙突然開口。
向太后皺了皺眉,說道:“時候也不早了,侯大人有本就快快奏來罷!”
侯蒙高聲說道:“陛下,太皇太后、太後娘娘,昔日朝廷上有責備司馬相公(司馬光)為奸者,而天下皆曰忠;今有宰相章惇,朝廷上以為忠臣,而天下都謂之奸賊。凡此種種,均超過了歷史上的巨奸大惡。京中幾年前就到處流傳‘大惇小惇,禍及子孫’!章惇身為山陵使,靈輦深陷泥潭,一夜方能成行,此大不敬之罪,不可赦!且此事已過二十餘日,章惇隱匿此事,並未報之於朝廷,其心叵測。昨日吾等方獲知此事,正要具疏彈劾。今日早朝,章惇自暴其行,妄想獲得寬赦,足以證明其實大奸大惡之輩。如此之人,豈能容他居於朝堂之上,望陛下、娘娘聖裁1
一番話畢,曾紋看見章惇嚇得臉色煞白,不禁暗暗誇讚侯蒙不愧是手下第一謀臣。
稍頃,向太后緩緩說道:“侯大人不知者不怪。此事章大人事發當日派人稟告老身。而後又親自入宮謝罪請罰。但老身以為一來章大人乃朝廷柱石,為大宋嘔心瀝血,如此忠良,若為此責罰,老身與心何安。二來,事出有因,非章大人故意為之。故老身就囑咐章大人勿在朝堂之上言告此事。不想今日章大人朝堂之上又為此事請罪,果真實嚴於律己的朝廷表率。要論這隱匿之罪,老身也是逃不過的。老身自請責罰,自即日起,老身宮中費用減半,一年為期。眾位卿家以為如何?”
章惇馬上跪倒在地,說道:“都是老臣失職之罪!太皇太后愛惜微臣,二十餘日微臣卻寢食難安,才於今日早朝痛陳此事,無奈何卻連累了太皇太后。惇甘領一切責罰,請太皇太后收回成命罷1說罷,長跪不起。
向太后搖了搖頭,說道:“本朝開國以來歷來款待士大夫。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從來是為上者的修身之道。此事就這麼定了罷!曾大人、侯大人以為如何?”說完拿眼直盯着曾紋和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