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威震高原(四)
李佑等人見狀,情知不妙,當即撥轉馬頭,返身殺入迎面而來的吐蕃士兵之中。但此時唐軍騎兵周圍到處是吐蕃步兵,失去騰挪空間的鐵騎在敵人反覆攢刺圍攻下,大為不便,屢屢失利。不過多久,慘呼聲中,只見唐軍騎士紛紛墜落馬下,接着便被一涌而上的吐蕃士兵亂刃分屍。
卻在這時,只見一名唐軍揮刀將跟前的吐蕃兵連人帶盾砍做兩段,又回身將右側一人削去了首級。但久戰之下,刀刃上已是缺口處處。這人乃是騎兵前鋒團屬下一名火長,名叫吳天德。他因跨下戰馬被敵人砍掉雙足,於是便成了一名步軍,眼見手中橫刀不堪再用,隨手一扔,正欲揀起地上長劍,卻不料三枝長矛已然刺到,但聽他虎吼一聲,將腳下寶劍朝當面之敵踢飛而出,迫得那人倒退數步,勉強收回了手中長矛。同時,這人一個閃身,避過貼身而來的另一枝長矛,卻趁機將它一把抓過,力氣到處,長矛應聲而斷。然而,就在此時,身後那矛卻毫無防備地自左肋下刺入了他身體。
吳天德只覺一痛,心下一驚,回過頭去滿臉不信地看着對方,左手則使勁握住了那枝矛。正當他想要奮力拔出時,先前迫退的那名吐蕃兵再次殺到,趁着他凝神身後之際,猛然將那鋒利無比的矛尖從他右胸上當胸透過。同時被兩枝長矛刺中要害,任憑吳天德再怎麼勇武不凡,也經受不住,何況久戰之下,早已脫力。終於一口氣沒緩過來,他頹然跪下,嘴角邊一抹猩紅緩緩溢出。
望着滿臉兇狠,手舞長刀發瘋一般衝上前來的吐蕃士兵,頭盔歪斜,披頭散髮的吳天德心有不甘地閉上了眼睛,他知道答應女兒帶個布娃娃回去的承諾是永遠無法兌現了。一陣長呼聲中,刀鋒過處,血肉四濺,握緊長矛的雙手終於漸漸鬆開…
李佑眼看一眾部下面對數倍強敵,奮不顧身,死力拚殺,卻怎奈敵兵眾多,唐軍漸漸不支,他滿眼所見儘是不斷的殺戮,鮮血已經將原本青蔥濕潤的林蔭大道染成了一片深紅。眼見此景,他目中如欲噴火,但除了指望段沖速速殺入敵人中軍外,也只能在原地勉力廝殺而已。
而遠在大江對岸的馬重英此時也是心急如焚,他也不曾想到那個勒白居然畏敵敗逃,而且還不遵將令。但這時情況危急,畢竟不是計較的時候,當下他便下令除去再吹號角之外,另派親信大將扎西多吉帶兵前去約束眾軍,務必要保障江上浮橋通行無阻。
只是這事說來容易做來難,此刻不光橋上,連兩岸都是人頭攢動,又哪有地方讓扎西多吉等人通過。馬重英對此非是不知,但他更加清楚一旦讓出路來,放任勒白部下逃過大江,勢必會沖亂本軍,導致中軍主力不能渡河,繼而使得投入南岸的丹巴伏兵變成一支孤軍,這又豈是他願意看到的。於是,馬重英權衡利弊之下,終究還是選擇了派人前去整頓,如此雖然緩慢,但一面丹巴部下已經拖住唐軍,一面也能防止敗兵潰散,實在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扎西多吉帶着幾十親兵,沿途不斷喝罵,過了好一會兒方才趕到江邊,正要指揮部隊重新列陣,卻突然聽到了隆隆鼓聲。起初不過三兩聲,慢慢的,鼓聲密集起來。待到後來,只聽得大江兩岸似乎都為之震顫,就在吐蕃軍臉露驚恐時,北岸右側的叢林中猛然衝出無數唐軍士兵,高呼着聽不懂的漢話,朝吐蕃中軍殺來。
原來,吐谷渾人的確知道有一條山道可以從上游過江,繞到吐蕃軍右側,但時間緊張,李佑等人無暇驗證。於是,高秀岩便由那嚮導領着,率一萬步卒,走上了這條無比艱難的小路。
唐軍費時費力,這才好不容易走完了這條長達幾十里的山道,來到青松谷外側的樹林中。高秀岩派探子前去查看了形勢,待那人回來之後,方才得知情況對唐軍十分不利。但吐蕃眼下阻在江邊橋上,難以進退,正是他麾下兵馬大顯身手的好機會。當下只見他一揮手,后軍的鼓手便將那十面大鼓擂得隆隆作響,震天驚地之時,埋伏的唐軍士兵遂一涌而出,直接沖向吐蕃主力。也虧得唐軍晚到,否則以馬重英的精明又如何會看不出來。
這時情景,若有人登高俯視,便可看到,隔着一條寬闊的瀾滄江,唐,蕃兩軍分成數塊,各自酣斗不休。兵鐵交擊之聲和慘呼哀號不住傳來,此時雙方士兵都已經殺紅了眼,所謂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用來形容目前戰場最合適不過。
但吐蕃軍本來陣勢已經稍亂,如今被唐軍從林中突然衝殺出來,負責守衛側翼的兩千后軍如何抵擋得了。雖然號角頻繁,但唐軍在高秀岩指揮下如同脫韁的野馬,毫不留情地沖入對方陣中,再加上其後陣的隆隆鼓聲,使得一眾吐蕃士兵更是心神驚懼,若非該部乃是馬重英麾下精銳之師,從來訓練有素,否則早已潰散而逃了。饒是如此,面對唐軍排山倒海一般的猛攻,吐蕃軍也只能節節抵擋,而橋上眾兵被兩岸心驚膽顫的士兵一再壓迫,終究不能支持,當即便有許多人被擠下水去。這樣一來,形勢更趨混亂,一片亂軍之中,扎西多吉雖然連殺數名逃兵,卻再也不能號令眾軍,只是無奈地被挾裹着朝山谷中退去。
馬重英眼看吐蕃軍經受不住唐軍衝擊,他知道戰敗不過只是遲早而已。而就在這時,耳邊忽然聽到夾雜不清的吐蕃話:“馬重英已死,你們還打什麼!”他辨明方向,正是出自唐軍陣中,想來定是對方為擾亂吐蕃軍心刻意而為。眼看外圍士兵聽到話聲之後,便似被人狠狠揍了一拳,抵抗也變得綿軟無力,他心中憂憤交加,想到一世英名就要埋葬此處,心有不甘之下,一振手中長刀,便要衝去殺敵。卻被身邊眾親兵團團圍住,怎麼也不讓他以身犯險。
就在眾人不住勸阻時,扎西多吉率兵趕來,只聽他急道:“將軍切不可如此。現下敵人勢大,若我等不退,便是全軍覆沒之局,請將軍下令速退。”隔了一會兒,見馬重英不語,他又道:“將軍,我軍在河西尚有五千士卒,還有幾個千戶所,如今不撤,這些便會被唐人一口吞下,到時如何救援國都啊,請將軍三思,三思啊!”說著,便翻身下馬,長跪不起,一眾親衛見狀,也紛紛跪倒在地,希望主將能聽從勸告。
其實馬重英又何嘗不知這節,但他考慮唐軍是否當真仍有兵力圍攻邏些,還是不過那一般的聲東擊西之計,目的只為打垮自己和盆達延麾下部隊。思慮一番后,他終究沒能得出答案,但也明白此險不能冒,否則一旦稍有差池,就是擊敗眼前敵人也將不可挽回。終於,他痛定思痛,收刀回鞘,沉聲道:“也罷,日後當報此大仇。扎西多,你立刻傳令左軍為前鋒,沿大江往下遊走,中軍隨我跟在其後,大家齊心合力,定能走出此地。”
扎西多吉等人見他終於回心轉意,心中方才安定下來,正要整軍出發,卻聽他又道:“你去令前軍吹號,告訴丹巴,命他也撤往下游,我自會在青瓦渡口等他。”
望着雙方膠着的戰線,馬重英又道:“去傳令中軍分出兩千兵馬,務必堵住缺口!”言畢,一提馬韁,往左軍趕去,只回首望了望紛亂血腥的戰場,眼中儘是無奈和苦澀。
瀾滄江南岸,段沖和部下幾百騎兵擺脫吐蕃軍的牽制,正朝其中軍殺奔而去,不過一刻工夫便同那丹巴的親兵殺在一處。唐軍在主將帶領下,個個視死如歸,又藉著馬速,當下便把吐蕃人殺得七零八落。卻在這時,只聽得對岸吐蕃號角大作,那丹巴原本正欲親自上陣,聞聽此號,頓時一臉慘白,當即只得率軍而退。
李佑及部下眾將均知己方傷亡慘重,根本無力追趕敵人。待緊跟着衝殺了一陣后,他生怕馬重英另有伏兵,便停下腳步,不去管那丹巴了,卻掉頭朝渡口殺去,那裏有六千多混亂不堪的吐蕃士兵。
這一仗,從清晨殺到傍晚,整整近六個時辰。雙方都已人困馬乏,最終仍以吐蕃軍敗北而告終。是役,唐,蕃兩軍各自繞行伏擊對方,終因時機所限,唐軍大破對方,斬殺吐蕃官兵一萬二千餘人,俘獲四千多人,而己方傷亡僅五千餘人,其中四千騎兵卻只活了一半不到,着實令李佑心疼不已。但他也並不就此罷手,望着丹巴等人遠去的方向,一聲令下,幾名傳令兵飛身上馬,也往南去,那裏有兩萬正往此而來的唐軍步卒。想來,等待丹巴的將是極其沉重的迎頭一擊。
與此同時,雙方有所不知的是,吐蕃國都邏些以西,四如之首的葉如境內正上演着一出百年不見的好戲。
歡迎您訪問君子堂,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