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威震高原(二)
“嗚嗚”的牛角號聲在原本清寂的山谷中猛然響起,頓時驚得雀鳥四散開來。緊接着,一聲聲號令低喝沿着長長的隊伍從頭到了傳開,先前正踏步疾進的戰士紛紛停頓腳步,陣形也變化起來。不過一刻工夫,除去前鋒馳往江邊查探外,其餘各部按照軍令,結成防禦陣勢,原地待命。
中軍的大旗下,一眾吐蕃軍官圍着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正在商議軍情。
只見馬重英面前攤着一幅絹圖,他手指着其中河流拐口處,鎮定自若地道:“勒白,你現下便帶領五千前鋒從此處渡河過去,如果碰上唐軍,便可一戰,以便查探敵軍虛實。”見那人拱手領命,他點了點頭,又道:“扎西多吉,你傳令后軍上前,沿右邊山林處結陣防禦,雖說此地已經由哨騎巡視,而看樣子唐軍也是才到,但還是不能大意,后軍人少,而且我們本來就沒多少輜重,現下回軍更不須多慮,所以由后軍執行最好,免得浪費兵力和時間。”
言及此處,他略一停頓,似在考慮是否妥當,接着便掉頭對着一名矮小精實的漢子道:“丹巴,你速去青瓦渡,指揮在那裏待命的部隊趕緊渡河,而後折往東去,無論前鋒是勝是敗,都要給我咬住敵人,能一舉擊潰之最好,至不濟也要拖住對方,讓我主力大軍從容過河,你可明白?!”
那人臉上堅定之色一閃即沒,隨後躬身應道:“末將領命,定不負將軍重託。”
馬重英見分派妥當,便揮手令眾將散去,各自準備。於是又一片號角聲中,各將騎馬往來,原本駐足不前的吐蕃大軍迅速開動起來,前,中,后三軍立時將陣形再度變換,數十名哨騎一馬當先,往河邊趕去。
瀾滄江大石渡北面,幾名吐蕃士兵沿着大江來往勘察,當前鋒大將勒白率領大隊趕到時,這幾人已經大約查探完畢,分別進稟,稱江面並無特別之處,水流也是正常,看來唐人的確是匆匆而來,尚未抵達,否則如何肯放過這截斷江流,水淹大軍的絕好機會,雖然吐蕃人並不會中此奸計。
隨着一聲令下,前鋒大軍迅速搭起六座浮橋,五千士卒井然有序地渡河而過。他們要搶在前頭,到達對岸,建立陣地,否則若被唐軍半渡而擊,必定損失非常。雖然聽馬重英所言,這些士兵不過是為探敵人虛實,但在勒白看來,能夠避免不必要的傷亡那是再好不過。
大約一頓飯的工夫,五千吐蕃士兵已經全部過河,勒白看着正亂鬨哄忙着佈置陣形的麾下大軍,不禁眉頭一皺,不過他還是暗自慶幸己方能在敵人之前到達此地。雖然初來乍到,士卒尚未結陣完畢,但兩邊密林中經探察,畢竟沒有發現唐軍伏兵,只這一點便能讓他安下心來:吐蕃軍已經站穩腳跟。至少暫時如此。
他自然不知道,此刻在與吐蕃人相隔不到二里的地方,兩千唐騎已經排成整齊的隊形,正靜靜地等待着上頭的命令。稀疏的叢林中,一片寧靜,只有馬兒的響鼻聲和時不時傳來的鳥叫。
忽然間,一騎從遠處飛奔而來,那人來到一名青年將領面前,躬身而道:“稟報瑞王,敵人先鋒已經過河。”
聞聽此言,只見一絲冷笑浮上這員大將瘦削俊朗的臉龐,卻聽他也不多言,只一揮手,朝身後眾軍喝令道:“出發!”於是,蹄聲隆隆中,兩千唐軍逐漸由一條綿長的散線收縮成一柄利錐,尖部為首之人正是由一眾親衛護持的瑞王李佑。
得益於暗中潛伏的數名哨探,唐軍選擇的攻擊時機正是吐蕃軍剛渡河完畢且尚未布成防禦陣形之時。
正忙着將不多的拒馬排列陣前的吐蕃士兵突然聽到了沉悶的響聲,這種聲音對於久經沙場的老兵來說,再熟悉不過,那是只有上千騎兵踏地而過時才能發出的。心下驚慌的吐蕃士兵在老兵們的帶領下,扔掉手中的拒馬,木頭,趕忙跑回己方陣去,他們知道就憑這些東西,根本不可能阻擋敵人大隊騎兵的衝殺。與其白白送命,還不如回到己方陣中,何況,上面也沒有下令必須冒死搶在敵人之前完成此任。
只是即便如此,還未等那些跑回的吐蕃士兵喘上一口氣,馬蹄聲便由遠及近。不過數息之間,唐軍騎兵便沿着山林大道飛馳而來,那一枝枝丈長的馬槊發散着令人窒息的恐怖,彷彿尖利的槊尖已經染上殷紅的血色。
眼見敵人飛馬來到,不用軍官們大呼小叫,久歷戰陣的吐蕃士兵便主動以最快的速度架起長矛,后隊則將弓箭手排好。只聽帶隊將領一聲令下,頓時密密麻麻的長箭劃過天空,如雨滴般砸落在唐軍騎兵頭上。
但如此之短的距離,不容吐蕃人射出第二輪箭,唐軍便沖入了對手陣中。吐蕃人列陣前端的長矛手並沒有成功抵擋住對方的衝鋒。笑話,千餘名矛手如何能擋住唐軍兩千騎兵的正面衝擊。那連唐軍馬槊一半長度都不到的長矛不過掀翻了幾十名敵人騎兵而已。就在這人仰馬翻之際,唐軍鐵騎已然沖入敵陣之中,那隨意翻刺的長槊有如靈蛇一般,吞噬着一條條生命。
李佑知道此刻必須要狠,如此方能唬住對岸尚未渡河的吐蕃主力,使得從左邊繞道而過的高秀岩部有機會從敵人側翼密林中殺出,這才是他真正的伏兵。
只見他運足內力,振臂高呼道:“眾軍聽令,殺無赦,不收降!”短短一句,如雷鳴一般,響徹在戰場之上。唐軍振奮之下,隨着李佑往來衝殺,一時所向披靡,無人敢攖其鋒。
望着對岸紊亂的人群和陣形,馬重英知道勒白恐怕支撐不了多久,但他暗自盤算,想必此刻丹巴的奇兵已經在路上,一旦那八千大軍及時趕到,整個戰場形勢必將為之轉向,到時已經往來衝殺多時的唐軍騎兵必定已成強弩之末,再加上渡口附近地勢又是偏窄,不利於騎兵展開。“這般一來,瑞王殿下,我看你還能折騰多久!”連一向沉穩淡然的馬重英此刻也不自知地換上了一臉陰狠。
眼見吐蕃兵陣勢雖亂,卻無潰敗之象,李佑大感心煩。原來按照他的計劃,唐軍放敵人前鋒過河,然後施以雷霆打擊,如此則吐蕃軍為救援己方並鞏固渡口,必然遣軍增援,說不定便是全軍壓上。而與此同時,一萬唐軍步卒便在高秀岩帶領下,往西面翻過一座小山,再於瀾滄江上游渡江,潛行至吐蕃主力側翼,在其半渡時,一舉擊之,必能大獲全勝。
只是,眼下吐蕃人既未增援,形勢雖然有利於唐軍,但他也無把握便能在這一時三刻徹底擊潰對方這些步卒。若是吐蕃人保留主力,隔河觀戰,那高秀岩又如何出其不意呢。只怕到時一萬士卒迎頭撞上了吐蕃主力,未必能討得了好去,何況一個不慎,還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他心中暗暗焦急,無奈之下,便領着眾軍直衝這隊吐蕃軍的將旗之處而去。只求能一舉擊殺敵將,亂了敵人軍心,就此瓦解該部吐蕃軍的鬥志。
只是就在他率軍突入敵人中軍,眼看那個濃眉大眼的敵將就在十步以外時,低沉的號角聲由遠及近,傳入李佑耳中。他聽得很清楚,這決不是出自唐軍,何況己方目下只有一支兩千人的騎兵部隊尚在離此地五裡外待命,而那號角聲分明是傳自右邊樹林之中。
眼見那人聽着號角聲,頓時大為興奮起來,大呼聲中,此人身邊親衛也是昂然振作,李佑見此情勢,知道事機不妙,不用多想,定是吐蕃援軍到來。只是望着突然從林中如潮湧出的吐蕃士兵,他心中不解,那馬重英何時在此伏下這支兵馬,難道自己計策已經被他識破?但他心下鬱悶歸鬱悶,卻也知道此刻優勢正逐漸傾向於吐蕃一方。
唐軍騎兵在李佑率領下,左衝右突,不知殺了對方多少士兵,卻只覺那吐蕃人越來越多,不到一刻工夫,已經隱然有包圍之勢。李佑見狀,心知不能再做耽擱,於是命人點了號炮,巨響之下,數里可聞。現下他才知道馬重英此人果然厲害,自己以身誘敵,反倒在不經意間被對方以奇兵突襲,鬧得這般灰頭土臉,還要求助於己方伏兵,否則是否能夠殺出重圍還是未知之數。
但五里多的路程說長不長,說短卻也不是一時半會二便能到的。眼看身邊士兵越戰越少,李佑暗自心驚,他知道如果長此下去,必定會被敵人團團圍住,最終力戰而亡。雖然心有不甘,但畢竟大局為緊,他咬牙下令全軍撤退。只是來時容易,去時難,此處地勢雖然平緩,但兩邊是大片密林,兼之道路不寬,是以唐軍雖仗着騎兵馬快,但卻被洶湧而至的吐蕃士兵擠在陣中,又如何能說走便走。
李佑卻也顧不了這許多,他心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戰死此處,實於大局無益。所以,心中既然決定,他便領着身邊眾親衛奮力朝着吐蕃軍最弱處襲去,以求能打開局面,突圍而去。只是,似乎吐蕃人也發現了他這個入寇其心腹之地的元兇禍首便在此處,一時間號聲數響,只見對方士兵不斷衝來,毫不畏懼。而李佑等人往來馳騁多時,卻始終不能突破敵陣,身邊親衛反倒接連摔落馬下。
就在他劍眉緊鎖,拼力衝殺時,陣陣蹄聲,宛如仙籟之音一般,傳入耳中。前方林蔭大道上,漸漸出現了一些朦朧模糊的身影,只是那高高豎起的大旗卻清晰可見,上面赫然綉着偌大一個“唐”字。
歡迎您訪問君子堂,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