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徐衛的野望

第二章 徐衛的野望

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徐衛一邊繼續自己的學業,一邊從林志祥的口中套自己的家世,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套來的隻字片語,徐衛對自己的家世有了初步的了解。

徐家在長沙是有名的大地主,徐衛的爺爺徐錫是徐家當代的家主,是個進士出身,在同治年間被點的翰林,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絕對的清流人物,不過現在已經致仕在家。

徐衛的父親徐麟是徐錫的第四子,也是徐錫最小的兒子,不過屬於庶出,在徐家一直沒有多大的地位,不過由於為人比較老實,被徐錫派到長沙城打理家族的產業。

自從長沙開埠以來,世界各地的新鮮事物一股腦的湧進了長沙城,不僅增加了長沙城內的商機,也開闊了包括徐麟在內的一大批人的眼界。

庶子出身的徐麟明白自己在老爺子百年之後根本分不到多少的家產,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就將自己的獨子徐衛送進了英國人開設的教會學校,希望徐衛能夠學會一些洋人的技能。

自幼聰明的徐衛在學校內受到校長的青睞,在徵得徐麟的同意后就在徐衛中學畢業后推薦到了英國的牛津大學繼續深造,與徐衛一同到英國上學的還有徐衛最好的朋友林志祥。

教授徐衛化學專業的教授托馬斯是英國著名的化學家,不過徐衛並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有什麼蓋世的著作,不過他的授課幽默風趣,算得上是一名不錯的老師。

牛津大學不愧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學,在牛津大學的實驗室內,徐衛見到了很多當時最先進的實驗儀器,包括徐衛現在最需要的磁性分離器。

自從死去的徐衛進入牛津大學學習化學以來就表現了極高的天分,所以教授徐衛化學的導師就任命徐衛為他的助手,當然這也方便了現在的徐衛。

現在的徐衛擁有超前一百多年的記憶,其中有很多東西只要自己發明或者發現出都能夠使自己成為億萬富翁,但是一周多的生**驗之後徐衛放棄了這種想法。

當時的大環境中,有色人種在歐洲受到了普遍的歧視,白種人之上的觀念在歐洲有很大的市場,比如當年諾貝爾能夠憑藉自己的發明成為百萬富翁,但是換成現在的徐衛則是另一種情況,最幸運的是徐衛將專利低價賣給歐洲的財閥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現在的當務之急,徐衛要做的不是怎樣發財,而是怎樣使自己名揚世界,成為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最著名的學着,只有這樣,在自己發現或者發明出什麼東西的時候才能使各國的財閥投鼠忌器。

這個時候的歐洲,科學界內最熱門的話題當屬居里夫婦發現的放射性元素,此時的放射性元素在研究中又起了波瀾,因為英國化學家克魯克斯在分離鈾礦物過程中,發現一部分鈾具有放射性,另一部分鈾卻無放射性,同時其他一些科學家也發現了這一現象。

這些科學家們在研究中還發現,釷、鐳等放射性元素不僅能產生具有放射性的物質,而且還能使與它有接觸的物質也產生放射性,這种放射性還會隨着間流逝而減弱,最後會消失。

這些奇異的、當時無法解釋的現象引起了當時正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任實驗物理學教授的盧瑟福的極大興趣,他決定開展這一課題的研究,然而他覺得開展這項研究,必須為自己配備一個精通化學的實驗助手。

正當盧瑟福為自己尋找助手時,恰逢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索迪到蒙特利爾大學訪問,而索迪一眼就被盧瑟福相中,就這樣索迪剛出校門不久,就很幸運地成為盧瑟福的助手,事實已證明他們的合作是卓有成效的。

他們首先對釷的放射性做了大量的實驗。

他們將硝酸釷溶液用氨處理,沉澱出氫氧化釷,過濾后檢查乾燥的沉澱,其放射性顯著降低,而將濾液蒸干除去硝酸銨后的殘渣,卻有極強的放射性,但過了一個月後,殘渣的放射性消失,而釷卻又恢復了原有的放射性。

他們證實釷的放射性的確變化無常,同時他們還發現,如果把釷放在密閉的器皿中,其放射性強度較穩定,如果放在一個敞開的器皿中,其放射性強度就會變化不定,尤其容易受表面掠過的空氣的影響,他們推測這可能是由於有某種物質放射出來,不久他們便證明這種被放射出來的物質是一種氣體,他們稱它為釷射氣。

他們對有放射性的鐳、錒進行實驗研究,也發現存在同釷一樣的現象,他們把鐳放射出來的氣體稱為鐳射氣,錒放射出來的氣體叫錒射氣。

根據這些實驗結果,1902年盧瑟福、索迪提出元素蛻變假說:放射性是由於原子本身分裂或蛻變為另一種元素的原子而引起的。

這與一般的化學反應不同,它不是原子間或分子間的變化,而是原子本身的自發變化,放射出a、b、g射線,變成新的放射性元素,同時他們將這些實驗結果和上述假說整理寫成論文:“放射性的變化”。

他們關於元素蛻變的假說一提出來,立即引起物理學界、化學界的強烈反對,因為認為一種元素的原子可以變成另一種元素的原子的觀點打破了長期以來認為元素的原子不能變的傳統觀念,周圍的同事們也紛紛告誡他們,千萬要小心,以免愚弄自己。

開始時盧瑟福也有點猶豫,但是尊重實驗事實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家的責任感,促使盧瑟福和索迪勇敢地決定,一定要使論文發表。

他們將論文寄到當時在科學界頗有影響的《哲學雜誌》時,遭到雜誌主編開耳芬勛爵的拒絕。

開耳芬勛爵是英國科學界的泰斗,19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在學術問題上開耳芬有一種觀點,他認為實驗僅是驗證理論的一種方法,另外晚年以思想保守而著稱的開耳芬實際上是反對元素蛻變理論。

盧瑟福和索迪在提出元素蛻變假說時,根據放射性元素在自發地發射射線的同時,還不斷地放出能量這一事實,提出了“原子能”的概念,盧瑟福還用這理論說明太陽能和地熱的來源,平息了物理學家和地質學家對此的長期爭論,而開耳芬則是物理學家的代表,主張這種能源來自引力收縮。

開耳芬顯然不願意發表盧瑟福和索迪的論文,在這種情況下,盧瑟福只好趕回劍橋,求助於他的導師湯姆遜。

通過實驗測定了電子的荷質比,從而證實了電子的存在的湯姆遜,對新的科學發現和理論遭受白眼是很有感觸的,因此他毫不遲疑地支持盧瑟福,湯姆遜親自找到開耳芬,向開耳芬保證這篇文章由他負責,開耳芬才不得不同意刊登盧瑟福和索迪的論文。

關於元素蛻變假說的論文的發表,引起的轟動是可想而知的,起初甚至連居里夫人也表示不能輕易相信,而門捷列夫則不但自己表示懷疑,還號召其他科學家不要相信。

至於開耳芬,儘管同意發表了這篇論文,他還是在1906年和1907年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的兩次年會上一再發起挑戰,認為鐳產生新元素並不能證明原子的蛻變,而可能鐳本身就含有該元素的化合物。

盧瑟福、索迪、居里夫人都對開耳芬進行了反駁,而最有力的反駁莫過於實驗事實,於是在提出元素蛻變假說后,盧瑟福、素迪開始了對放射性元素的進一步深入研究。

1899年盧瑟福曾發現鈾和鈾的化合物所發出的射線有兩種,一種極易被吸收,他命名為a射線;另人種有較強的穿透本領,他稱之為b射線。

為了探索a、b射線的本質,盧瑟福和索迪利用空氣液化機在低溫條件下濃縮射氣,證明射氣是一種氣體,這氣體與拉姆塞曾發現的惰性氣體很相像。

繼續研究時,他們又發現鐳衰變時放射出氦離子,於是他們推測a射線就是氦離子流。

為了驗證這一推測,1903年3月索迪離開了盧瑟福實驗室,回到倫敦,和以發現和研究惰性氣體商聞名於世的拉姆塞合作,研究放射性鐳所放射的氣體。

不久他們的實驗就確認了盧瑟福和索迪的上述推測,a、射線就是帶正電荷的氦離子流。盧瑟福則證明該射線就是電子流。他們的共同努力,終於揭示了放射線的本質。

盧瑟福、索迪的開創性工作吸引了許多年輕的科學家,就在1903年以後的幾年,人們不斷地用各種方法從鈾、釷、錒等放射性元素中分離出一種又一種“新”的放射性元素,到1907年,被分離出來並加以研究過的放射性元素已近30種,多到周期表中沒有可容納它們的空位。

這就產生了矛盾,懷疑周期表對放射性元素是否適用,另外人們對這些新發現的放射性元素進行對比研究后,發現有些放射性不同的元素化學性質則完全一樣。

例如釷與由它蛻變生成的射釷,儘管放射性顯著不同,可是將它們混合后,卻難以用化學方法使它們分離,化學性質則完全一樣。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清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徐衛的野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