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價

媒體評價

媒體評價:

朱青生把他的“科學、理性”的大學理想細化為點滴的規矩、日常的範例,然後口傳心授,把心得告訴來聽課的、來電話、來家裏作客的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回答,把它們寫成信寄給苦惱的提問者;再然後,這信這實用親切的文字開始在學生間流傳;最終,四年後,它們被有心人搜集整理出來,面向了更多的“在追求科學、理性的大學路上摸索的人”。

(色色小說這本封面鮮紅、10萬字、至今出第三版、被一些大學定為教材、32開本的小書《十九札-一個北大教授給學生的信》,還收錄了朱青生對藝術、對科學、對大學、對知識分子、對自我更深闊的追問-既工具又多思,宏觀里有細末。

在《關於教師》一封里,在對大學裏各個等級的教師的資格和職責做了詳盡的“引證”之後,朱青生深情回憶了自己的榜樣-當了一輩子中學教師,沒有請過一天事假、送父親手術、照顧癱瘓外婆,“還要不遲到”,經常在路上奔跑的母親,“……路上那個老教師的奔跑,負載的是萬代的師心啊!想到這裏,我就覺得自己做得不好,需要時時提醒自己……”

在獲得“最受愛戴的老師”稱號后給北大學生會主席的一封信里,這位“文革”后第一批大學生,情深意切地剖白,“(我的)這種向學之心,(比如正在學習第六門外語,比如常備生字本於手邊)正出於我們這代人的先天的匱乏和補償之願望”;時代的大命運里,現實的打磨,日月的蹉跎,“後天失調前程有限的我”,“常常悵看天下風起雲湧,空有其心而已,然後只有拚命、變本加厲地教學生”。

--《南風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十九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十九札
上一章下一章

媒體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