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商規:財富如桶里的水,你把桶推向別..

第一條商規:財富如桶里的水,你把桶推向別..

第一條商規:財富如桶里的水,你把桶推向別人,水就會湧向你這邊

商規解讀

這一商規,來源於商業史上一個著名的“水桶理論”,這一理論的提出者是“商業道德”早期的倡導者之一、百貨店大王瓦拉美卡。當時,面對着向他詢問致富秘訣的記者,瓦拉美卡是這麼說的:

“財富就如同水桶里的水,你把桶推向別人,水就會湧向你這邊;反過來,你把桶拉向自己,水就會湧向另外一邊。同樣的,你要是想獨佔利益,利益就會遠離你;而如果你樂於和別人分享,那麼利益就會不請自來。”

水桶理論說的其實是“分享”、“讓利”等觀念,這在國際商業界早已不是什麼新觀點。但在當前的中國商業界,這類觀念並沒有受到實質性的重視。商人們經常盤算的不是分享,而是怎麼讓客戶從兜里掏出更多的錢,來購買客戶未必需要的商品,以滿足自己對於利潤的渴求。這樣毫不考慮客戶利益的落後的商業觀念,最終必然會導致失敗。

在我國古代,商人位居士、農、工、商的末席,雖然生活比較富裕,社會地位卻比較低,長期受到其他階層的輕視。《韓非子》中有一句話說:“故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意思是,造車的人盼人富貴,好買得起他的車,造棺材的人盼人早死,好需要他的棺材。可見,早在兩千多年前,商人就是以一種自私自利的形象出現的。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義”和“利”往往是對立的。《論語》中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商人因為重利的緣故,常被儒家人士視為不義的小人,甚至有了“無商不奸”的說法——這其實是對商人的莫大誤解。據當代人考證,“無商不奸”其實是由“無商不尖”逐漸訛傳而來的。兩者一字之差,意思卻截然相反。

所謂“無商不尖”,說的是古代賣米的商人,在量米的時候通常會用一把戒尺抹平升斗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的准足。錢貨兩清之後,米商還會氽點米加在米鬥上,在米的表面鼓成一撮+激情小說“尖”。不管做哪一行的,只要是會做生意的商人,都會給顧客加一點“添頭”。久而久之,這成了一種習俗,由此有了“無商不尖”的說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勝靠德:經商要懂的22條商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勝靠德:經商要懂的22條商規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條商規:財富如桶里的水,你把桶推向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