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方現行經濟制度存在重大缺陷(17..
然而,美國的政策已經破壞了這些制約和平衡,導致了配置不當和資本流失。正如最近的經驗所表明的,債權人本應扮演聚會上的舞伴角色,本應對行政總裁的過度行為提出批評,本應對不受約束的風險承擔進行監測,本應對高額的紅利予以監督,結果他們反而選擇無所作為。用一句話來說,債權收益人無法履行它們管轄股權收益人的信託職責,因為公共政策妨礙了他*們的作為。債權持有人的信託職責就是要對人民存儲的現金負責——這些現金是用於貸款給不同的公司和投資的,而不是貸給公司股東的。與此相同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要真正對把錢交託給他們的美國納稅人、而不是對那些通過次級貸款買到房子的人(當然,很多辦理了抵押貸款的人也是納稅人)負信託責任。政府擔保意味着,債權持有人越來越無法有效地扮演看守人的角色從而對偏好風險的股權持有人及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進行監督。
第二個是,滲透到金融市場和每個公民的思想中的那種認為資產價值只能且只會上漲的錯誤信念。甚至是最老練的市場參與者似乎也拋卻了幾十年來關於市場變化莫測的認知,轉而相信房價只會走高。他們都錯了。借款人和貸款人的這種錯誤的假設,意味着投資者幾乎不相信房價會下降。更糟的是,對於他們持有的同等數量的資產來說,借貸者應被視為過度擔保。
第三個是,也就是前兩點產生的直接影響是,放貸者對借貸者一無所知,貸方—借方之間的關係全然斷裂的情況出現了。由債務協議造就的對於債務合同沾沾自喜的時代思潮已經屢見不鮮。債券投資者由於嫌麻煩而逐漸放棄了審查債券產品的責任。隨着時間的推移,由於債券產品變得越發的錯綜複雜,債權人越發荒誕地依賴於信用(證券)等級評定機構和華爾街金融公司來幫他們審查債券產品。當然,問題是信用等級評定機構,甚至於包括銀行,它們總會有充分的理由讓債券投資人參與投資——他們自己被誘使去銷售複雜的產品。最終的結果是,貸方對於借方是誰幾乎沒有絲毫頭緒;居於核心地位的貸方—借方關係遭到進一步破壞。
在有關住房問題的討論中,暫且沒有一個較為恰當的例子來說明這三個因素(政府補貼和擔保;認為資產價格會上漲的堅定信念;在債務關係中(通常通過證券化)貸方對借方一無所知)同時出現的情況。但是,這三種因素同時出現的情況並不一定只局限在房地產市場中。
2009年10月《紐約時報》一篇題為《收購債務飆升公司的益處》的文章,講述了一則有關席夢思的故事。席夢思是美國最著名的床墊公司之一,在過去的5年裏,公司被買進賣出了5次,幾乎每一個後來的買家都背負着這家133年老店的債務(這些債務,一部分被用於再投資,一部分被用於支付股息)。由於債務變得越發便宜,而股價卻不斷飆升,公司所有者便可以進一步使公司槓桿化並套取現金以彌補其收購費用。在很短的時間內,公司的債務從1991年的1.64億美金上漲到2009年的13億美金。如果真需要一個例子來說明多種危害因素或者以上的三個有缺陷的政策是如何共同作用的,那麼這就是個絕佳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