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爛柯負薪朱翁子(11)
松月禪師所說“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乃指禪宗“拈花一笑”的典故。相傳佛祖一次說法之後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一語不發,眾人面面相覷,不解其意,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佛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遂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予摩訶迦葉。因此“拈花一笑”又被稱為禪宗第一段公案。
申雲潛接過話頭,道:“唐人重詩好佛,故梨洲先生梨洲先生:黃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沖@,號南雷,又號梨洲老人,浙江餘姚(浙江省餘姚市)人,明末著名學者。有‘唐人之詩,大略多為僧詠’之語,而諸多文人詩句亦入禪機,尤以王右丞王右丞: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太原祁州(山西省祁縣)人,官至尚書右丞,故被稱為王右丞,盛唐著名詩人。為最。”
松月禪師點點頭,道:“《六祖壇經》曰,‘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維摩詰能居家成佛即是此理。自唐以來,禪宗盛行,世人仰慕居家菩薩,多以居士自稱,其詩多入禪理,雖非出家之人,亦可稱作禪門詩人,不違大乘佛法之精神也。”
自釋迦牟尼以降,佛教內部由於對教義的不同理解,逐漸形成了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兩大基本派別。隋唐以後,漢傳佛教中禪宗、天台、華嚴、慈恩諸宗均重大乘佛學。在大乘佛法裏,“僧”不僅指出家信徒,也包括居家信徒,松月禪師所說的維摩詰出自《維摩經》《維摩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一稱《不可思議解脫經》,後秦鳩摩羅什譯,為印度大乘佛教經典之一。,乃是受大乘佛法信徒推崇的一個居家菩薩。相傳維摩詰原為天竺吠舍離城的富翁,他居家修道,曾與釋迦牟尼弟子文殊師利反覆論說佛法,義理深奧,深為文殊所敬服。維摩詰認為達到解脫不一定要過嚴格的出家修行生活,關鍵是主觀上要遠五欲,無所貪,這樣即使擁有資財妻妾也會“通達佛道”,完成真正的“菩薩行”。王維就是因為欽慕維摩詰,所以才名“維”,字“摩詰”。
“大師所言甚是,白香山、歐陽六一、蘇東坡、陳後山、范石湖、吳梅村者白香山……吳梅村者:六人皆為著名詩人,白居易(772年—846年)號香山居士,歐陽修(1007年—1073年)號六一居士,蘇軾(1037年—1101年)號東坡居士,陳師道(1053年—1102年)號後山居士,范成大(1126年—1193年)號石湖居士,吳偉業(1609年—1672年)號梅村居士。,無不應此也。”申雲潛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