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十里暗流聲不斷(中)

二十章:十里暗流聲不斷(中)

李隆基也動容道:“若愛卿真能節省如此之多,那漕運整治之事便大值得一做。”

楊國忠卻道:“就怕是有些人大言不慚,瞞過陛下,屆時若做不到,朝廷的錢也已然花了,也追不回來的。”

李復差點憋不住說不知是何人會欺瞞聖上,但終究還是忍住,正色道:“陛下,臣願立下證狀,若做不到,臣任憑陛下處置!”

看李復如此自信強硬,宋昱等人不由面面相覷,一時找不到反擊的藉口。

楊國忠看李復竟說到此處,若不能再提出更合適的做法,怕是皇上就要信服了,忙奏道:“陛下,此事事關重大,絕不能只憑一人之辭便定之,臣以為,只有李學士用實際數字說明確實可行,方能再定。臣建議由金部、倉部,以及太府寺等共同與度支一司詳算之,然後再做商議。”

宋昱、吉溫兩人立即道:“臣等附議。”

韋見素想了一想,也表態附議,接着陳希烈、張垍也同意。

李復見狀,便說道:“臣願與各部一同詳算此事,若證明臣言不虛,還請陛下降旨,開始整治漕運。”

李隆基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去算算吧,朕心裏也好有個底,若所獲大於花費,此事便可行之。”

眾人見此事已告一段落,便準備退下,這時一旁的一位內侍到李隆基身邊,輕聲說了什麼,李隆基笑了笑,喚李復道:“李愛卿,暫且留步。”

李復忙與劉晏點頭相辭,回過身來,卻聽李隆基道:“朕聽說愛卿成婚之日,貴妃派阿蠻去了?”

李復回道:“是,娘娘還有恩禮,臣還未有機會向娘娘致謝。”

李隆基笑道:“如今便有機會,不過卻不用你去致謝。貴妃已然邀請愛卿之娘子進宮,愛卿可知曉?”

“臣已知曉,也說過該有入宮道謝之舉,只是還沒來得及稟告娘娘。”

李隆基點頭微笑着:“適才貴妃要朕傳信給你,明日便請她進宮來見貴妃吧。”

“臣遵旨。”

走出殿外,劉晏竟然還在等他,一見李復出來,便急急上前問道:“學士,對於節省數額,是不是估計過於樂觀,這六十萬到八十萬,如何算得出來啊!”

李復微微一笑:“士安勿急,此事我自有計較,”說著看看周圍的宮內衛士,“我們找一個說話的地方……不必回皇城,就去我府上吧。”

劉晏心急火燎,立時贊同,跟隨李復而去。

到得學士府中,二人直接到了書房,由少華奉茶上來,劉晏卻是迫不及待道:“學士快說說,這麼多的節省費用如何才算得出來?”

李復先是笑一聲“士安也是個急性子,”才正色道:“按照先前計劃,士安以為,一年能節省多少?”

劉晏道:“三十萬貫已是一大關。”

“那此次整治需要投入多少?”

劉晏沉吟一下,說道:“開挖梁公堰所費最多,加上造船、雜物等,總在二十萬上下。”

李復道:“這就是了,士安投入不大,收益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三十萬貫……難以讓聖上動心啊。”

劉晏望着李復:“以學士的意思?”

“我們要做,就做一個大手筆。初期投入加大一倍,收益自然增加!”李複眼中充滿自信。

劉晏似有所悟:“請學士細細說來。”

“疏通梁公堰、分段建倉,這些該花的錢是要花,而在江淮建立船場之後,造多少船卻大有文章可做。士安原先準備造多少能載千石之船?”

“兩百隻到三百隻吧。”劉晏答道。

李復搖頭:“這個數量遠遠不足,我要造上兩千隻!”

劉晏目瞪口呆:“如何……如何用的了這許多?”

“這個數量並不多,以兩千隻計算,每船能運千石,總共不過能運兩百萬石,要運足一年之糧也要跑上兩三趟,而原來的舊船隻年久失修,損耗太大,以堅固耐用的新船代之,這損耗一項,便能減去數萬貫。且如此運力充足,能夠騰出一部分來迴轉運,以獲其利。”

“來迴轉運,以獲其利?”劉晏有些不解。

“正是,”李復解釋道:“以往糧食豐收之年,糧價必跌,百姓辛苦種田,收穫卻賣不上價錢,就會傷農,此時我們以高於市場價格收購,百姓必喜;等到災年,糧價上漲,百姓又買不起,難以度日,這時便以低於市場價格賣出,保證百姓能過難關,這其實就是以前的‘平糴法’,現在也叫‘常平法’。歷朝安農都會用上此法,其效明顯,而我們卻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各地糧價都時有變化,有些地方價格甚至能夠相差數倍,若我們信息靈通,在低價處購進,運至高價處賣出,便可獲大利,保證多餘的運力,便為此事。”

劉晏邊聽便點頭,“學士還是一片心全在百姓身上,劉晏佩服。溝通消息,低價購進,高價賣出,確實是個妙法,我也贊同。但以學士之說,這‘常平法’雖利百姓,卻從中賺不了什麼錢的,甚至還會虧欠,這麼做豈不是把賺得的利潤又吃進去?”

李復笑道:“士安算的是小帳,並沒有算到大帳。國庫收的糧食來自何處?還不全是來自百姓,若能保證百姓田種的好,收穫頗豐,那整體的糧價還是穩定下降的,如此,不但徵收順利,省下費用,百姓也得實惠,這才是朝廷應為之事。”

劉晏肅然道:“學士說的極是,我想的太過短淺。”

李復微微一笑,繼續道:“此外按照歷年明細,各地糧食賦稅不必入京的,就要其在當地直接折價換成土特物產與各色商品,再轉運京師,也可豐富市場,又可增收一筆。若關中豐收,便不用江淮轉運原來那麼多的份額,也要其在當地採購物產,輕運入京,既節省運力,又大增收入,一舉多得也。”

“還有陸路轉運之處,現今馬車改造已成,可將當地百姓所需徵調折為馬車供給,不足部分要他們編麻袋繳納,以專人轉運,既可省去百姓服役之苦,不誤農時,又可提升運力,及時運達各倉。”

劉晏聽到此處,已是喜上眉梢,還未開口,卻又聽李復道:“還有至為關鍵的一條,便是各處轉運之事,日後皆由我司直接命人理之,不再由各處州縣官員代理,一則專人專職,提升效率,二則不誤各州縣自己的事……”

劉晏笑道:“學士這一招絕妙!以往各處轉運花費最大的就是各州縣徵調百姓民夫這一樁,雖然朝廷支出不少,卻不知最終有多少能進百姓袋中,其實都肥了那幫賊官!”

李復會意一笑:“但此事牽涉太大,切不可隨意指責,以免再生別的麻煩,但有這個借口行之便可。不過在漕運計劃上還要增加兩件事,一是適才說的直設專管,變各地徵用民夫為專人運輸之法,二是在諸道州縣設立知院官,每旬每月,各處雨雪豐歉之狀、市上主要商品價格變動情況都要上報,以便早作安排,這樣做來,即可利用轉運之便,多獲利潤。”

劉晏喜道:“先前這賦稅轉運入京,不過是死錢,現今轉運迴環,卻能生出利潤,死錢變為活錢,學士之能,劉晏不如也。”

李復擺擺手:“我想的總有遺漏之處,還要士安補充圓滿才好。”

劉晏想了片刻,說道:“學士說的,大方面都無問題,就只有兩處需要跟隨變化的,一是知院官設立之後,其信如何快速傳遞,現今‘捉驛’遞信都是由富戶包辦,驛夫們極為辛苦,卻難以溫飽,根本不願儘力,學士要的各處信息難以及時傳到。二是由我司直接派人下到各處管理轉運,怕是人手一時不足,且多需有財計之能的人,哪裏去找的這許多來。”

李復點點頭,也沉思一會兒,才說道:“其實這兩件事也不難解決,不過要先解決第二件事,人手上,我司現今這麼多人,自打用了算盤和新的計帳方法,原來一個月才能完成之事,如今十餘天便可完結,這樣便會有不少富足人員,此外……開明學院裏其實也可以招到一批人才的,若稍嫌不足,可以加設財計課程,培訓出來便可,關鍵是這人是否正直,能否與百姓一心,只要選拔時注意此點,別的方面實際上問題不大。”

“而‘捉驛’之事,在各處有知院官后,便可將此劃為知院官主持,直接招募身強力壯,能跑起來的驛夫,給他們合適的報酬,每人負責一道路線,不必太遠,能夠有下站繼續轉運便可,所有農事生產、百物行情、物資餘缺等信息,由知院官寫明后,立時傳遞,各站按照遠近設立一個時辰,定時遞走,如此行來,必能快速達京。”

“哈哈,”劉晏不禁樂出聲來,“按照學士這些安排,一年下來,還恐怕節餘賺取不止八十萬貫呢,學士向陛下所承諾的數額,還有餘地。”

李復笑道:“哪能不留些餘地呢,否則真做不到的話,豈不是讓那些人抓住了把柄,怕是永世也難以翻身了。”

劉晏道:“這樣下來,初期投入雖然加大,但與獲利相比,卻不足一提矣,想來聖上也不會在意此時的這些費用。不過……”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又皺眉道:“聖上要我們與金部、倉部、太府寺一起算計這個數額,有楊國忠等人暗中牽絆,怕是還要找麻煩,不知又要耽擱到何時!”

李復聽得,也止住笑容,對這樣各司間的糾葛,他可是沒有什麼經驗和辦法的,難道,就像俗話說的,好事總要多磨?這樣一來,此事何時才能決定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唐・復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新唐・復興
上一章下一章

二十章:十里暗流聲不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