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俱懷逸興壯思飛(中)

十六章:俱懷逸興壯思飛(中)

今日端午節,再解禁一節,祝朋友們端午快樂!

******************

出了學院,李復便直奔劉府。

自從和梅兒說好學習古琴之後,李復立時準備了拜師之禮,去拜得劉貺為師。實際上,除去劉貺相教之外,劉滋和梅兒也常給他指導,這正中了李復的心思,故而平日雖忙,卻總要抽出一些時間去習練的。眼下得知將有使職,怕越來越不得閑,此時只好多找機會了。

起初張彖、元結等人不明李復為何忽然如此熱衷琴藝,後來聽少華講些片斷,漸漸心知肚明,兩人每次見李復前往劉府,都是會心一笑。不過礙於上次突遇道長的經歷,張彖特意安排了數人陪伴同行,以備有事,李復拒絕了幾次,張彖堅決不同意,只好聽從。

這古琴被古人譽為“聖人治世之音,君子養修之物”,讚譽非凡。劉貺精於此道,教授起來也毫不含糊,要求李復衣冠齊整,坐勢正直,心靜無思,等氣沉丹田後方可操琴。光是“和、靜、清、遠、古、淡、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園、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這二十四況,就教了李復幾日。

好在李復以前也略略學過些樂理,雖然現下樂器不同,但古今樂理卻是相通的。他還練過結他,算是還有幾分樂感,此時習練,進度倒也不慢。

這天到得劉府,劉貺不在,李復自行去書房習練。彈得兩曲,正感覺略有所得,忽聽背後一人道:“古人說‘入木三分’的含意,不是要你按弦用很大的氣力,你手指就是插進琴木里也沒用的,‘入木三分’是說彈弦出音要堅實純正、不浮不飄,左手技弦的配合亦要恰到好處,這般音色純正才有厚度。”

李復起身一禮:“恭迎小師傅。”

來的正是梅兒,聽李復如此叫她,禁不住噗哧一笑,忙又正色道:“你亂喊什麼?”

李復笑道:“姑娘上次不還要我叫你師傅嘛,但我拜的大師傅是你的父親,對姑娘,只好稱為小師傅了。”

梅兒微微一笑:“堂堂翰林也是這般油嘴滑舌。”說著自行坐在琴前,又道:“右手彈弦應在岳山與一徽的一半處,靠近岳山則剛、靠近一徽或以下則柔。手指彈弦要盡量向琴面下俯,不要向上挑,因為向下的音沉、厚、凝、實,向上挑則輕、浮、空、飄。你用指的方法也要注意,一般要用半甲半肉,如需要剛則用全甲,需要柔則用全肉,需要輕則用手指碰弦向上提擦出音,需要加重可用另一手指做助力,好多彈琴人喜歡用重力彈弦取音,意在表現指力雄厚,殊不知弦有一定的張力,若過重,超過弦的承受力量,音出來就不“純”,有“疵”聲,反而弄巧成拙。”她一邊說一邊挑指示範,聚精會意,凝神相注,幾縷絲髮垂下來,靜靜的覆在梅兒那姣美的臉龐邊,這一幅畫面是那麼美,令李復為之心動神搖。

梅兒彈了一曲,方才停歇,一轉頭髮現李復怔怔的直盯着她,連眼都不眨,忽的回過意來,面上一時泛起大片紅暈,嬌叱道:“看什麼呢!”

李復也略回過神,膽子忽然一壯,脫口而出:“你真的好美。”

梅兒羞的不行,立時站起,一邊說著“這人好生無禮”,一邊走出書房,竟自往後院而去。

李復痴痴的看着她的身影消失,才長嘆一聲,楞楞的坐在琴前,一動不動,一直坐了大半個時辰,後來還是少華來叫他,才起身回府。

*********

沒過幾天,李復再次被召入宮中。

李隆基先問他幾句學院的建設情況,便立即說到要他判度支之事。

李復跪下道:“陛下,臣不過初入宮中,朝內諸事盡皆不知,度支一職事關重大,雖陛下厚愛,然臣不敢受也。”

李隆基不當回事:“愛卿,此事朕已問過兩位宰相,他二人都贊同由愛卿出任此職。觀滿朝眾臣,又有何人能與卿一比算計之高下,卿又多做商賈之事,生意往來與度支事差別不大,朕信得過你。”

李復又道:“臣曾做買賣生意,不過是滄海一粟,怎能比得這執掌我大唐賦稅物產之事。況楊右相一直出任此務,業近十年之久……”

“愛卿不必擔心楊右相,此事朕與他商量過。”李隆基打斷道,他自然知道李復有擔心楊國忠不滿之意,任誰也不會想不到這樣的問題,與當朝風頭極勁的宰相爭權,自然沒有什麼好處。

“另擇人選判度支等事,是朕的主意,楊右相雖兼任此職甚久,但他此時已為相,軍國政事過多,諸事都要他辦的話,恐會耽擱,眼下楊右相就已忙不過來了。”李隆基對李復解釋着:“朕早欲另尋人手接任,然總不得,故見卿之後,朕便有此意。”

李復又道:“可臣才疏駑鈍,恐失陛下所望也。”

李隆基看他口氣已轉,便笑道:“朕都放心用卿,卿還不放心自己么?”

李復眨眨眼,狡黠道:“臣可奉旨,不過臣也有兩個條件。”

“是何條件,卿可說來。”李隆基饒有興趣的看着這個有膽和他談條件的年輕人,他做皇帝多年,還難遇這般臣子,要和皇上討價還價的。

“其一是學院將要建成,但新學講師不足,臣請將元結、張繼、鮑防、皇甫曾等今科進士京城選任,不要放到外地,這幾人都對新學有所了解,可為授課的……”李復偷眼望望皇上,見皇上在點頭,心下一寬,繼續奏道:“其二是臣初為執事,難免一時生疏,所以想請陛下給臣調一位幫手。”

李隆基笑道:“這兩件事,俱是不難。卿為學院所計,朕也支持,這幾人均可在京城選任。只是不知愛卿要的這個幫手,是何許人也?”

李復先謝恩,又道:“臣想要的幫手,陛下也是知道的,就是以前在秘書省的‘神童’劉晏。”

李隆基哦了一聲,“是劉晏,朕的確知道他。”

劉晏給李隆基的印象頗為深刻,他本是曹州南華人(今山東菏澤東明縣),開元十三年,李隆基東封泰山,當時年僅七歲的劉晏獻《東封書》,言“為政以寬則百姓安,百姓安則社稷安”,李隆基讀後極為欣賞,便要時任宰相的張說試其才能,張說測后大稱之奇,上奏以為“國瑞也”,遂授秘書省正字,隨李隆基回到長安,公卿爭相邀請,人皆稱為“神童”,名震一時。

此時說起劉晏,李隆基倒憶起當年風光。東封泰山,是功高德厚的帝王向上蒼告有大成舉行的盛典,封禪幾乎是每一個帝王夢寐以求的政治理想。太宗時沒有條件,但也從沒有打消過這一念頭。高宗時舉行了這一盛典,並把年號改為“乾封”。而他則在開元十三年完成了這一心愿,那時他正當壯年,精力充沛,興緻勃勃,如今已年近古稀,身體精力都大不如前了。

稍一失神,李隆基便意識到了,說道:“劉晏此時是在外放吧?”

“是,劉晏此前曾授夏縣令,以幹練聞名,雖未曾督責賦稅,卻‘輸無逋期’。又舉賢良方正科,補為溫縣令,政績斐然,據說‘民皆刻石以傳’……”李復早已問清了劉晏所在,此時說來,自然流暢無比。

李隆基卻贊道:“劉晏有才,確實也是精密之人,做支度事倒也合適,看來卿早有計較,連幫手選的都十分准當,度支一職非卿莫屬,朕更放心矣。”

李復跪謝道:“謝陛下恩准,臣必當竭盡全力,以操職守。”

李隆基微笑着點頭:“愛卿請起,再給朕講講異土風情……”

兩日後,以翰林學士李復為度支員外郎、判度支事制傳至門下,制曰:“……魏置度支尚書,以濟軍國之用。……翰林學士李復,素練成式,推算至精,所更之任,事可垂遠。……委注煩重,宜熟計之。可度支員外郎,專判度支。”由陳希烈親自過問,經門下過官,再由中書舍人用蜀郡大麻紙書寫告身,最後經吏部正式授命,李復成為真正的朝廷命官,走馬上任。

上任伊始,李復將度支署原來的分離辦公改為集中開放式辦公,頗有些類似後世打着半隔斷的大辦公室,只不過沒有隔斷而已。李復依稀記得這個法子是古時一位“奇人”所創,雖然那人只做了很短的縣令便棄官而去,但這個能夠提升辦公效率的法子卻傳沿至今。

接着,李復又命眾人練熟算盤,以取代算籌,一時間,度支署內響起一片清脆的撥打算珠之聲,這給多年沉寂顯得有些死板生硬的地方帶來了不少生氣。

過得一段時間,被任為殿中待御史、知度支事的劉晏到達京城,幾乎未曾歇息,便立即進入衙門辦公。他見李復的第一件事,竟是要一把好算盤,李復不由笑道:“士安兄,一路勞累,該稍作歇息才是,怎的一來便要算盤。”

劉晏笑道:“學士莫怪,士安自溫縣接制,心中便憂急如焚。先前曾在秘書省時,就聽說這戶部事繁,尤以計算之事繁雜,又絲毫出不得差錯,我少時雖稍習算計,但不精也,所以心知在此有缺,需再習學。此次走到洛陽,便趕緊買了學士撰寫的《算經》,看到珠算之法,真是喜不自勝,一路上早已背熟口訣,就等着拿算盤來練了。”

李復不由贊道:“早聞士安兄以公事為重,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勝之佩服。”

劉晏卻真誠道:“說起佩服,是士安佩服學士才對,學士之才學,吾等遠遠不及啊,日後還盼學士相教為是。”

李復道:“切勿此說,勝之初為此職,日後諸事還需多仰仗士安兄呢。”

劉晏忙道:“學士太看重士安了,還是你我二人一同儘力吧。”二人說起諸事,相見甚合,恨不得早為相識,均引為知己,共在度支署開始處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唐・復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新唐・復興
上一章下一章

十六章:俱懷逸興壯思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