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目錄

前言別被統計數據忽悠了

第一章統計口徑:讀懂統計數據的基本前提

統計口徑是統計數據的入門。了解統計數據必須先了解統計口徑,否則就無法對統計數據作出合理解釋,也就更談不上正確利用了。

第二章抽樣調查:以偏賅全就免談公正客觀

抽樣調查一般來說是能夠“以點帶面”的,但前提條件是樣本選擇和數量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否則難免會“以偏賅全”、“盲人摸象”。

第三章民意調查:謹防“民意”成“名義”

民意調查結果能否代表民意,客觀上看調查機構是否真正獨立,主觀上看是否儘可能減少傾向性,有沒有把傾聽民意變成包辦民意。

第四章概率:說穿了就是出現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本身只是一個數學或統計學名詞,但顯而易見的是它不應該受到人為干擾,否則就必然會影響到統計結果的正確性和代表性。

第五章發展趨勢:未來不可能是直線運動

哪怕過去的統計數據再真實,據此作出的預測也不過是你的某種猜測。要記住,用外推法預測的“未來”並非就是“過去”的延長。

第六章小數點:影響判斷力,有誤導作用

小數點精確到多少位,初看起來只關係到精確度問題,實際上對讀者的心理感覺影響是很大的。換句話說,小數點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第七章平均數:它在多數情況下毫無意義

一位不會游泳的統計學家聽說河水平均深0**5米就蹚過去,結果淹死了,實際上它的最深處超過2米。極端值會嚴重干擾平均數的真實性。

第八章職工平均工資:與你自己關係不大

職工平均工資數據在宏觀上有助於政府決策,但具體落實到某個人身上基本上就沒什麼參考價值了,所以大可不必對它耿耿於懷。

第九章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代表真實消費能力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為是家庭和個人可以支配的純收入,所以受到公眾特別關注。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也是一種平均數。

第十章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上還是毛收入

農民人均純收入並不是家庭結餘,也不是現金收入,並且除了現金還包括實物。所以它名義上是“純收入”,其實質還是“毛收入”。

第十一章平均住房面積:什麼問題也說明不了

城鎮居民平均住房面積究竟是多少,總體上能夠反映一個地區的居民住宅條件;可是具體到個人來說,這樣的統計數據就毫無意義。

第十二章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各敲各的鑼

權威機構發佈的房價指數相互打架,中介機構則永遠唱多。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在行”背後,其實都有自身利益的訴求在內。

第十三章商品房空置率:折射出的是政策空置

住房空置率是衡量房地產市場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關係到國計民生及房地產政策走向。住房空置的背後實際上反映的是政策空置。

第十四章消費價格指數:通常落後於通貨膨脹

房價、肉價、菜價輪番上漲,使得公眾對消費價格指數這個經濟學術語越來越感興趣。其實,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作宏觀調控參考的。

第十五章國內生產總值(GDP):考核政府官員的“硬指標”

談經濟必談GDP,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某種“共識”。然而聯合國認為,GDP指標既沒這麼重要也沒這麼科學,大可對它看輕一些。

第十六章糧食總產量:指標內涵比數據更重要

老百姓說“民以食為天”,當官者說“為政之要首在足食”。由此可見糧食總產量這個數據是多麼重要、公眾對它為什麼如此重視了。

第十七章汽車銷售量:與多數人的理解不一樣

各企業、各品牌的汽車銷量究竟是多少,最權威的數據是國家公安部門的上牌數。但奇怪的是,恰恰是這個數據千呼萬喚出不來。

第十八章增長率:經濟增長從來不是越快越好

增長率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評價指標,但不能什麼都看增長率,也不能隨意用過去的增長率來預測未來增長率。“增長率崇拜”要不得。

第十九章失業率:兩個失業率,龍鳳雙胞胎

無論從哪方面看,登記失業率指標都已經嚴重落後於現實,變得越來越不可信,取而代之的必將是國際通用的調查失業率指標。

第二十章離婚率:統計口徑不符合理解習慣

統計專家也有集體昏頭的時候:1987年到2005年間我國的離婚率全都被高算1倍,稀里糊塗地就成了“全球離婚率最高的國家”。

第二十一章性病率:真實數據根本就統計不到

性病率的官方數據只不過是實際發生率的十分之一。只有明確性病率指標的統計範圍和性病概念,才可能對該數據有一個客觀認識。

第二十二章國民閱讀率:只統計紙媒已落後時代

閱讀率不高本質上反映的是“讀書無用論”,但也應當看到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閱讀方式。國民閱讀率包括紙質閱讀,也包括電子閱讀。

第二十三章交通事故死亡率:不是天災是

飛機、火車、汽車都以各自的統計數據強調自己的運輸安全係數更高,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在全球是最高的。

第二十四章重大自然災害發生率:水火無情

我國是自然災害多發國家。詳細了解自然災害等級中有關“重大”或“特別重大”的劃分標準,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相關災情報道。

第二十五章智商高低:不以高喜,不以低悲

人的智商確實有高低,但不必過於迷信。智商測量表的內容30年不變,已經嚴重脫離社會發展環境,由此得到的結果自然難以服眾。

第二十六章知識分子平均壽命:不是平均死亡年齡

“平均預期壽命”和“平均死亡年齡”是兩個不同概念,不能混為一談。更何況,每個人的壽數都不一樣,平均壽命一說毫無意義。

第二十七章孩子究竟長多高:這是不可能預測的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父母在關心孩子究竟能長多高的同時,更重要也是更現實的,應該是關注他們的身體素質,關注運動量。

第二十八章保健品功效:功效和療效並非一回事

保健品能否保護人體健康,首先要看它的功能和作用機理是什麼,然後是掌握安全限量和有效量比例,決不要盲目聽信廣告宣傳。

第二十九章高考人數下降:市場是一隻無形的手

讀大學不是高中生的唯一出路,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一條最佳出路。2009年開始高考報名人數下降,實在是市場調節的結果。

第三十章大學生同居率:摸着石頭過河

究竟有多少大學生在同居,眾說紛紜的數據很難確保完全符合實際,不過從中反映出的社會現實是很難用好奇或對性的渴望解釋的。

第三十一章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想不造假也難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作為一種硬性考核標準,設計過於簡單又缺乏監督,只需學校自己說話就行,這樣的數據如果不是水汪汪的才怪呢!

第三十二章數據打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在行

統計數據打架,受傷的並不是當事人(數據),而是一臉無辜的第三者:你我他。混亂的統計信息干擾着政府判斷,也愚弄着公眾。

第三十三章權威數據:權威的根基是讀者信服

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就更正確嗎?不一定。那些拉大旗,作虎皮的所謂權威部門就更別提了。請相信,只有永恆利益,沒有永恆權威。

第三十四章被統計:扭曲數據真實性的哈哈鏡

應該統計在內時卻沒有被統計,不該統計在內時卻強行被統計,這樣的數據雖然會讓人有被“幸福”籠罩着的感覺,但終究是歪曲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民生數據的真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民生數據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