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國崛起需要經國方略(2)

前言:大國崛起需要經國方略(2)

今日是昨日的延續。

考究今天的國家大棋局,我們赫然發現,前人之樹,已結今日之果。近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所提出的種種宏偉設想,如今幾乎都已經變為現實。孫中山當年設想中國要建成北方、東方和南方三個大港,如今,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寧波、廣州、湛江、香港俱已成為億噸巨港,遠遠超過他當年的設想。而他當年所提出的建設三條全國鐵路主幹線的設想,則已經被新的四橫四縱所取代。無論是孫中山的“改良現有水路”,還是的“截斷巫山雲雨”,隨着三峽大壩的建成,亦已成為現實。中國在軍工、重工和航天領域的發展,隱@約延續了時代的三線建設佈局。而中國率先發展沿海,然後帶動全國的格局,無疑正是鄧小平“先富帶動后富”戰略設計的實現。

同樣,中國的未來發展,亦必然以今天為根基。“十二五”規劃欲以發展新興產業和實現產業升級來破解中國未來的產業困局,而這一切都建立在改革開放30年,甚至是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中國持續了幾十年的不斷努力之上,建立在中國目前在全球產業鏈的既有地位和定位之上。同樣,各個區域和城市的發展,既要超越現實,又要尊重現實。目前,中國各個區域和城市的大躍進式的發展值得警惕,特別是在中國即將結束高速發展時代,進入長期的中速時代的關口,更是如此。所謂飛躍,絕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厚積薄發。

更重要的是,一時興盛可以另闢蹊徑,保持長久的繁榮,則需要尋找大道。

古人云,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意即每500年,必然有大的變化,而在這個變化中,總有英雄應時而出,拯救萬民。

事實上,在現代社會中,隨着新興技術的興起以及個體力量的勃發,基本上是三五十年就有巨變降臨。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也應該有滌盪自我、否定自我、與時革新的勇氣與智慧。

美國能夠強盛200年,並且至今不衰,這與其強大的自我內部革新能力有關。19世紀中期,隨着資本主義與奴隸制的矛盾升級,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這次戰爭滌盪了污穢,掃清了發展道路,使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通過馬丁·路德·金等人發起的民權運動,完成了對自我的又一次清算與革新;而在“9·11”事件之後的10年中,美國甚至通過了在紐約世貿中心的遺址附近建立清真寺的決議,族群融合與信仰寬容成為美國社會反思后的普遍共識。

中國的強盛,同樣經歷了類似的過程。從孫中山時代的建立共和、埋葬帝制,到時代史無前例的全民族大動員、對階級和階層的徹底摧毀,再到鄧小平時代的改革開放,一代接一代,既是傳承,亦充滿了反思與否定。而正是這種敢於否定的精神才使中國實現了一代接一代的超越,時至今日,中國終於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初步實現了大國崛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諸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國諸城
上一章下一章

前言:大國崛起需要經國方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