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不是標籤,“贏”才是!
“華裔”不是標籤,“贏”才是!
“我最想加盟的球隊是史丹福大學。”
“哈佛高材生+NBA球星”的雙重光環是如今林書豪最醒目的標誌,但就讀這所世界著名的學府並非他的初衷。“史丹福大學就在我就讀的高中旁邊,斯坦福的許多球員都是我的偶像,我曾經無比期待自己能在未來某一天成為那支球隊的一分子。”生於加州長在加州的他,非常希望能為家鄉的某所大學效力,史丹福大學自然是首選,但現實卻是無比殘酷。時至今日,林書豪依然記得自己是怎樣被那些大學一一婉拒的:“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回復是,對我沒有絲毫興趣;史丹福大學的反應是^H小說,基本不可能;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練在看過我的錄像后,依然叫不准我的姓氏‘Lin’……”
當林書豪在尼克斯大紅大紫后,記者們找到了當年放棄他的那些大學教練。有人堅持認為自己當年的選擇沒有錯,“事後諸葛亮”完全沒有意義;但不可否認,也有人已經開始後悔了。
史丹福大學是離帕洛阿爾托高中最近的大學,兩校間僅隔着一條街。可當時斯坦福男籃主帥、現在執教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特倫特-約翰遜,堅持不肯穿過這短短的一段路,為林書豪送上一份邀請函。“我們知道他,但沒人能預測到他的發展趨勢。招生時也沒有人給我施加壓力,要求我必須簽下這名球員,所以……”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帥、現在執教萊斯大學的本-布勞恩教練則自嘲道,他看錯的球員還有比林書豪更大牌的,比如兩屆NBA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得主史蒂夫-納什。“我其實沒怎麼後悔,走眼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而且我們不是沒邀請他入隊,只是想在搞定其他人選后,給他一個沒有獎學金的名額。我很喜歡林書豪這名球員,我們的過錯在於沒給他獎學金。”話雖如此,如果有林書豪在隊裏,布勞恩是不是可能避免因為連續兩年沒有帶隊殺入NCAA64強賽,從而在2008年被解僱呢?
比起前兩位同行,三藩市大學前任主帥埃文斯就沒有那麼淡定了,2008年被球隊解僱的他如今的身份是一名球探,在他看來,林書豪是有能力改變球隊以及自己命運的那個人。“如果當初邀他加盟,或許我就不會下課了,真希望我們簽下了他。我認為他是個優秀球員,只是沒堅持要他……”
世上沒有後悔葯賣。
最終,沒有獲得任何來自NCAA一級聯盟大學獎學金的林書豪,接受了名頭雖大但籃球實力平平的哈佛大學的邀請。因為常青藤聯盟的所有學校都不給運動員提供獎學金,所以林書豪必須自己支付高昂的學費。但哈佛大學隸屬於NCAA一級聯盟,加盟后可以打上美國最高水平的大學比賽。更重要的是,斯坦福和UCLA只同意讓他加入預備隊,升入正式隊代表學校出戰NCAA希望渺茫,哈佛大學則保證他可以成為校隊正式成員。幾經權衡后,林書豪做出了離開加利福尼亞州,穿越整個美國來到波士頓(哈佛大學所在地)的決定——這,無疑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