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美國百衲衣(10)
對於那些因家境過於貧寒而無力搬遷的人們來說,初到美國時定居地區所處的經濟狀況是格外重要的。
舉例來說,在波士頓地區登岸的愛爾蘭人,就發現該市對工人階級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工業,也沒有其他什麼機會。
連大多數美國的工人階級都因此而避開這個城市,但19世紀中期愛爾蘭人移民來美時,一下船恰恰就是波士頓,為此他們後來在經濟上吃了好多年苦頭。
在短短几年中(1840~1850年)抵美並聚居在東北部少數幾個城市(尤其是紐約和波士頓)里的愛爾蘭人,數量是如此之眾,加上其中多數又擠在單一的行業(非熟練勞工)里,這就給他們融入美國的經濟和社會帶來了特別的難題。
開鑿運河和修建鐵路在東北部起步以後,一貧如洗的愛爾蘭人就開始從事這些吃力而又危險的苦差事。
許多人就在運河兩岸和鐵路沿線的城鎮定居下來。愛爾蘭人今天的地理分佈依稀反映了當年的這種定居格局。
從風帆船到蒸汽船的更換,大大地改變了美國移民的格局,旅途時間從30~90天不等縮短到最多不超過10天,而且工人階級在經濟上也有能力買得起客船票,用不着再去乘貨船。
移民模式與貿易格局已經脫鉤。這既改變了移民的數量,又改變了移民的來源。
移民的人數在南北戰爭前總共為500萬人,南北戰爭后20年中即增加到1000萬人,而在此後的15年內又增加到1500萬人。
移民來源的變化同樣也是驚人的:在1882年,87%的移民來自北歐和西歐,但是25年之後,81%的移民則來自南歐和東歐、斯拉夫人、猶太人及地中海沿岸的民族,首次成為美國人口的重要成分。
黑人當然是被販賣到美國來的,他們抵美的目的地是由別人選擇的,但這也不是隨意的選擇。
黑人積聚在南方,這裏的土壤和氣候易於種植強迫奴隸勞動進行生產的農作物。
1793年軋花機發明之後,美國的奴隸也幾乎全部變成種植棉花的奴隸,黑人的地理分佈進一步向南方移動,集中分佈在密西西比州、亞拉巴馬州、佐治亞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北部的大棉田。
甚至在奴隸制被廢除之後,黑人仍聚居在上述這些後來一直比全美其他地方更為貧困的地區,這就構成了他們長期擺脫不掉的經濟桎梏。
今天,不住在南方的那一半黑人,比仍住在南方的那一半黑人的收入要高出大約50%。
顯然,撇開其他所有的因素,黑人作為一個整體,其收入因地理分佈而難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