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劍外忽傳收薊北(9)
8再當“孩子王”。
延福鄉中心小學共有兩間教室,四個年級,都是複式教學。我教的是一年級和四年級,一位姓胡的男老師教二、三年級。我剛來的那天,一群男女孩子好奇地打量着我,悄悄地議論:“一個這樣的細妹子教得下地嗎?”他們商量着想辦法來考我這個在他們心目中還未予承@認的老師。他們不知從哪兒選了些不常用的難字要我認。我是正式教過書的,還代過課,心中有數,並不怯場。何況,我的古文有較好的基礎,平時又愛翻字典,對所有來“請教”的學生,我一一報以親切的微笑;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全部給以圓滿的的答覆。很快,他們那充滿稚氣的目光,由懷疑轉為信任,由冷淡變為親熱起來。我順利地再一次當上了“孩子王”。
我將妹妹安排在我的教室里讀一年級,我自然地成了她的啟蒙老師,正因為是自己的妹妹,所以我對她要求很嚴格。
一個鄉村的小學教師是什麼功課都要包下來的。我不但要教自己班上的的國文、算術、音樂、圖畫,還要教胡老師班上的音樂。沒有教材,全憑自己手頭僅存的一個歌本和記憶。好在學生聽話,你教什麼,他們就學什麼,從不挑剔。上國文課,結合課文給學生講講詞彙、詞性,也給他們抄在黑板上,這樣,講課的形式和內容都會生動一些。我還發現這兒的孩子很喜歡上音樂課,基礎和接受能力都比龍山鄉的學生要好。上體育課,多是臨時安排、變換方式,沒有像樣的體育器具。每節課都要作一些基本步法和基本功的訓練。我對每一門課都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不馬虎了事。要對得住學生,對得住自己的良心,這是一個教師最起碼的職業道德。
我來校的時間不長,也把幾十個學生帶得活活潑潑。他們愛學習,更愛勞動,也懂得講禮貌,同學之間互相友愛。我很受家長的歡迎,學校領導的評價也不錯。我一定要讓自己在離開這所學校時留下“好老師”的名聲,做出值得人們懷念的成績來。
9恬淡的鄉村生活
我家歷來窮得叮噹響,常常是無粒米下鍋。在搬來學校的第三天,我迫不得已向楊校長提出要領一石谷,他爽快地答應了。我們母女倆挑了這石谷去到一個女同學家裏將其碾成米。祖母和妹妹很久沒見到過這麼多米了,一下子挑回兩籮筐,笑眯眯地摟着妹妹哼起了往日最喜愛的兒歌。
米的問題解決了,這是最根本的,至於油、鹽、菜、柴,算是次要的了。沒有油可以吃紅鍋菜,鹽那時較貴,不過,買一斤可以吃兩個來月。柴嘛,四周都是山,又恰逢秋天,到處都有枯枝落葉、叢毛子,完全能滿足需要。說到菜,有就吃,硬是沒有就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