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腔調——轉型進行時(4)
公家的會風實在要改一改了
最近參加了幾個政府部門及有政府色彩的社會組織開的會議,一圈領導講了一大堆幾乎差不多的車軲轆話,套話一說七八點,誰也收不住,誰也沒新意,誰也不管台下的人是睡覺還是一臉疲態。本篇感慨正寫於在北京開的一個兩個多小時的公家會議上本人在三輪瞌睡打完之後。我道行淺,這麼多年也沒有學會坐在那思想開小差而眼睛還睜着的“魚眼技術”,所以打瞌睡大家都能看得到。曾經聽說過一個領導的笑話,說發現這位領導每次開會聽代表發言時都特別勤快精神地做記錄,有一次會議上一個服務員忍不住想,這些發言我都聽得出是廢話,這領導有啥好記的,我得看看都寫的啥。她趁倒茶的機會一看,嘿,領導密密麻麻畫了一紙的小豬頭。
會議是公共溝通的一種方式,是實施有效公共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傳達信息的重要形式,開會開得好不好意義很大。對於公家會議上的領導講話我有五個建議:一是要精短,說話越短越好,尤其不要和其他人已講過的重複;二是盡量用提綱,說口語,不要照念稿子,尤其不要念長稿;三是抓住問題的關鍵,說點兒具體的事情,不要漫無邊際地一個接一個的領導均從偉大的意義說到具體要求;四是盡量避免套話和那種不切實際又沒有措施的要求性語言,說了一套“要怎樣……”,不如說一小段“怎樣做”;五是講話不要只管埋頭念稿,要看看現場大家的表情、狀況和互動@中反映的情緒。在會議管理方面,官員們實在是要向企業家、投資家、NGO領導人和媒體老總們去好好學習了。
我們可以把會議看做是一個推銷理念的平台與場所,不管上面提了多好的精神與想法,死板的形式、連篇的套話、冗長的念稿、一廂情願的號召都足以“化神奇為腐朽”。我們現在注意到了高層經常提出一些新穎的且有針對性的新口號、新方針、新理念,可惜我們下面大量部門所使用的動員與傳播方式一如那些公家會議一樣陳舊、刻板、枯燥、無聊。現如今的社會,大家都在為生意和職業的競爭奔忙不迭,每每參加這種官會,真讓人感覺在這裏時間和價值的概念與社會發展的差距好大。社會開放了三十多年,經濟改革了三十多年,而我們公家開會的方式似乎定格在舊的時刻上,沒有多大的進步與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