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書評

名家書評

名家書評

蔣韻:這是紫書對自己的挑戰,也是對“長篇”和想像力的挑戰。那些落日般的歲月,挾帶着詭譎如基因密碼與血色般起死回生的新鮮,撲面而來。於是,我看到了文字後面作者那一雙不同尋常的、超越了年齡和時光的奇異的眼睛。

王德威:不論是書寫略帶史話意味的家族故事,或是白描現世人生的浮光掠影,黎紫書都優以為之。而營造一種穠膩陰森的氣氛,用以投射生命無明的角落,尤其是她的拿手好戲。

黃錦樹:在文學條件異常貧瘠的馬華文壇,不管從什麼角度看,黎紫書都是個奇迹。在馬華文壇,她之崛起是因為她以二十餘歲之齡、在短時間內連續獲得國內外(尤其是馬來西亞與台灣)的文學大獎(尤其是花蹤文學獎與聯合報文學獎)……這種傳奇性是確實的,可能也是自有馬華文學以來最大的傳奇。顯然她在文學上具有非凡的天分,也許曾在創作上下了不少功夫。從她已發表的作品來看,她對當代中文小說(不論是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留台)的技術與風格是嫻熟的、對人性的曲折隱微,也有相當深入的洞察。

鄭樹森:《告別的年代》是一本發問之書。它也嘗試提出答案,但答案總是多於一個,而且沒有終極對錯。重要的還是問題本身,也即是為什麼要問這樣的問題,和為什麼要這樣地問。

馬華女性書寫第一人。

董啟章:《告別的年代》這樣的一部“大書”(不是就字數而言,而是就立意而言),而又用了虛實互涉(或曰後設小說)的手法,讓書中人物都在追求、閱讀和合寫一部同樣稱為《告別的年代》的“大書”,似乎就是把馬#小說華文學的整個歷史,以《告別的年代》這部既屬虛構也屬實體的長篇小說建構起來,並加以承載。饒有意思的是,小說中多次提到,這部傳說中的《告別的年代》很可能被置放於圖書館一個偏僻的書架的“最低層”、“最靠牆”的位置。“那角落最惹塵,也最容易被遺忘或忽略。”黎紫書所想像的馬華文學,不得不採取這樣的“邊緣”位置,以被忽略或遺忘但卻終有一日會被重新發現的姿態,以一部包羅萬有、虛實兼容的“大書”,去見證自身在時光中的存在和不滅。

駱以軍:我覺得這本小說,或可視做某種失傳小說技藝的活生生復現,華麗的戲台從不可能的虛空被洶湧創造出來。作為讀者,我覺得無比幸福;作為同代華文小說創作者,我覺得她是屈指可數、頂級的、恐怖的對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告別的年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告別的年代
上一章下一章

名家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