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出使美國(1937-1946)(10)
至於蔣電中所交代的第三項——禁軍用品售日,他也同樣努力不懈地去完成。《日記》中記此事,雖不多,但有一條已足證明。1940年7月24日:
晚上去紐約。臨行之前S.K.H.(即Hornbeck)邀去小坐,小談。他又說,不久即有好消息。
7月25日在紐約又記:
午後兩點,得館中電話,知白宮宣佈,把廢鐵、廢金屬、汽油、汽油產品列入禁運物品之列。
我大高興。此即S.K.H.所謂「好消息」,吾友果不欺我。
洪北克(Hornbeck)前一日暗示「好消息」,第二天胡適聞訊后「大高興」,都說明此事在他們兩人之間醞釀已久,因此一旦實現,彼此都喜不自禁。這裏我必須順便指出,胡適在大使任內,他的最得力的美國夥伴便是洪北克。洪原在哈佛大學教遠東史,後來進入外交界,他與胡適訂交或許始於早年訪華時期。無論如何,1927年2月他和衚衕在紐約美國外交協會舉辦的大型討論會(聽眾一千五百人)擔任主講人,彼此觀點已很一致,因為洪支持國民革命,并力主美國廢棄對華的不平等條約*啤:*適出任大使時,洪适為國務院的高級政治顧問,他們兩人幾乎每隔一二日便見面磋商有關事務。洪在政界的消息靈通,為胡提供一切必要的背景知識。胡在任內交涉順利,得洪暗助之力極大。《日記》1940年7月22日條:
S.K.H.於中國最有功。這三年來,他的主張與美國對我國的動作都是關係。
但若不是胡適任大使,洪北克也不可能發揮這樣大的作用,這是可以斷言的。洪對國民政府的同情與支持始終不變,遲至1949年1月,他在國會作證,仍然極力主張支持國民政府(見《日記》1949年1月16日條所錄洪的英文證詞)。胡適對他顯然也發生了持久的影響。
1942年9月大使卸任后,胡適在美國又繼續居留了差不多四年。他為什麼不回國呢?除了個人的原因外(兩個兒子都在美國上學,需要他供給費用),公的方面也有困難。10月6日郭泰祺從重慶托美國人攜帶一封秘函給他,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兄持節四年,譽滿寰瀛,功在國家,一旦去職,中外同深惋惜。其難進(弟所知)易退(亦弟所知)有古人風,尤足為士林矜式。而弟於惋惜之餘,頗有吾道不孤之感。(IfeelnowIamingoodcompany!)一笑。友好中謂此次之^H小說事「其戲劇性不減於去年十二月之事。」(按:指郭的外交部長忽然被免職。)弟意二者固不可相提並論,國人之駭異可見一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