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時代的慢風景

高速時代的慢風景

高速時代的慢風景

從廣州向南,上佛開高速,轉開陽高速,滿眼藍天白雲、青蔥綠意,視線卻常常會被一種奇怪的建築撞來撞去,那是阡陌縱橫間一座座古意盎然的小樓,它們沒有任何前奏地拔地而起,深灰色的牆體顯然已被時間與風雨反覆打磨,有的尖頂如微縮版哥特教堂,有的圓頂拱門如羅馬式建築,有的廊柱繁複有小型希臘神廟之風,濃濃的西洋風格建築簡直使人懷疑自己置身異域。可這裏分明是開平鄉間啊!如果不懂得開平僑鄉的歷史,不知道百年前那些辛酸與喜悅,真會懷疑這些奇異的小樓自己漂洋過海從山長水遠的歐洲來到這裏。

這就是有名的開平碉樓,以短短的百年歷史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我們這個隨便一個名勝動不動就有千年歷史的國度,也算是一件特別的事。

開平地處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色色小說縣之間,新中國成立前是有名的“四不管”地區,土匪作惡,社會治安十分混亂,加上洪水經常泛濫,當地人們不得不把自己的家園建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堅固。堅如碉堡、形如炮樓,擊得退山賊,擋得住洪水,這便是碉樓最原始的功能需求。

碉樓上的尖頂和巴洛克式的圓頂和亦中亦西的風格則來自當年以十萬計的“金山伯”。19世紀中葉,中國鄉間形勢動蕩,民不僚生,此時正值美國和加拿大開金礦、修鐵路,急需大量勞工,美加公司便把眼光投向了廉價的中國勞動力。那些外國公司到中國沿海尋找勞工時,要求籤署條件苛刻的契約,一旦簽下不得反悔,如同賣身,這份契約被稱為“豬仔紙”。簽下“豬仔紙”的人們坐上當地稱為“大眼雞”的簡陋木船,本是用於沿海找魚的船卻用來飄洋過海,條件之惡劣可想而知。在路上幸運地活下來,又在開金礦、修鐵路和種族歧視的風暴中九死一生的金山伯終於攢夠了錢回到鄉里,第一件事就是一舒心中積怨,建一座漂亮的碉樓光宗耀祖。他們走過千山萬水,看過各國不同風格的建築,也許只是憑着心中印象,也許是靠了一張風光明信片,天才的他們便和工匠一起,白手建起未來的家園。小小的鋼門鐵窗,是為了防禦外敵,門窗一關,小樓便是保險箱,無論是土匪還是日本鬼子都有久攻不下的故事。中式廳堂和擺設,是因為家中老人的要求,也是居家生活的習慣。每層樓都有廚房,既有“多灶頭多兒孫”的意思,也是為了洪水來時撤到樓下也可以埋鍋做飯。頂上的“燕子窩”,是帶有各式射擊孔的防禦性崗亭,打敵人用的。華麗的尖頂、圓拱和廊柱,是為了讓小樓更氣派,也是多年留洋經歷的紀念--就這樣,一點一滴,形成了開平碉樓獨特的建築風格,正是中西合璧、亦中亦西。

當年的碉樓給主人帶來了很多麻煩,惹眼的碉樓就像一個村的財富標誌,山賊們只要找到一幢漂亮的居樓,基本上就是找到一戶有錢人家。國民黨政府還曾經開徵“碉樓稅”,美其名曰為保護碉樓而設,實際上不過是為了明目張胆搜括華僑。

知道了碉樓的這些慘痛歷史,我完全不會責怪鄉野碉樓看守者那戒備的眼神,也不敢嘲笑他們不肯拍照是封建迷信,這些歷經磨難的小樓里曾經降臨過一波接一波的災難,太多可怕的過去,像年輪一般一道道刻進眼前這些老人深深的皺紋里,他們晚年的全部意義,也就在於守着這棟家庭的驕傲,迎接像我一樣的不速之客。我會尊重他們,無論是他向我索要5元10元,還是嚴辭拒絕我的某項要求,我都會像尊重碉樓一樣尊重他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越愛越明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越愛越明白
上一章下一章

高速時代的慢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