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狼咆哮--蒙古諸汗國間的恩怨情仇(5)

群狼咆哮--蒙古諸汗國間的恩怨情仇(5)

乃顏最早出現在元帝國的歷史記載之中的事迹,是在公元1270年配合木華黎後裔--頭輦哥出兵干涉高麗王國的內政。不過由於高麗王國當時已經被元帝國打怕了,很快就宣佈接受各項條件,所以乃顏這位未來的“東道諸王之首”並沒有機會一展拳腳。西北海都叛亂后,坐擁強大力量的乃顏也不甘心再繼續默默無聞下去。自恃兵強馬壯的乃顏在公元1287年的農曆四月份,聯絡哈丹等東道諸王發動叛亂。如此聲勢浩大的叛亂要想事先保密並不容易,忽必烈在乃顏起兵兩個月前便得到了消息,並展開部署。忽必烈除了向遼東增派部隊,禁止乃顏所部人員在遼東往來之外,還採納親信阿沙不花的建議,對東道諸王中的納牙等人展開政治攻勢。阿沙不花對納牙的勸說只能用“忽悠”來形容。阿沙不花先問納牙:“大王聽說乃顏要造反了嗎?”納牙很誠實地回答說:“聽說了!”接着阿沙不花又問:“那麼大王知道乃顏已經派人和政府和好了嗎?”這種本來沒有的事情,納牙當然回答不知道了。阿沙不花接着忽悠說:“我聽說大王等人都準備配合乃顏起兵,不過現在乃顏已經放棄了,只剩下您一個和政府對抗。當然皇上聖明,也知道這不是大王您的本意。不過還有兩三個大臣不相信,大王還是親自去大都解釋一下比較好吧。”納牙本來對配合別人謀反就不是特別積極,此刻更是都按照阿沙不花的路線走,統統作鳥獸散了。

乃顏的叛亂即便失去了部分東道諸王的支持,但依舊波及了整個遼東。七十二歲的忽必烈決定親自出馬。不過忽必烈此時似乎有些過於大意了,他在沿大興安嶺西麓北上的同時,並沒有等待正在與哈丹交戰的玉昔帖木兒的另一路大軍,便貿然前進到了撒兒都魯之地(即今呼倫湖東南的沙爾土冷呼都克)。在這裏,兵力處於絕對劣勢的元帝國政府軍遭遇到了號稱十六萬的乃顏叛軍主力。更悲劇的是,元帝國政府軍的蒙古籍中下級指揮官大多和乃顏叛軍的將校認識,甚至沾親帶故,兩軍陣前在馬上相互打招呼,隨即不交鋒就各自跑回去了。

忽必烈此時恰好帶了東南亞國家進貢的大象,於是他便顯擺地坐着由四頭大象拉着的車輿,跑到了兩軍陣前,希望能夠以“天子威儀”產生“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震懾效果。可惜乃顏的叛軍本來就是不滿拖雷家族獨佔中原富饒之地,此刻看到忽必烈還有比馬大這麼多的坐騎,懷着“羨慕妒忌恨”的心理,以強弓拚命地射他的象輿。此時的忽必烈,也只能“低調”地從隨時可能被射成刺蝟的象輿回到了馬上。在漠北地區乘象督戰是一件空前絕後的事情,因此這個細節也被歐洲人馬可·波羅記錄下來,此後在全世界廣為流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言難盡:全元歷史現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一言難盡:全元歷史現場
上一章下一章

群狼咆哮--蒙古諸汗國間的恩怨情仇(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