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億元資產(4)

第六節 億元資產(4)

齊老闆扯了幾句閑話后,微笑着問:“在王總的計劃中,半年後轉成陽光私募能募資幾個億?”王慶良說:“算上咱們自己跟投的錢,起碼能有3~5個億。”

齊老闆說:“那算賣得好了。營運費用方面是怎樣一個預算?”王慶良說:“前半年大約兩三百萬,主要是六七個人的工資、辦公室房租、調研費用、購買交易軟件的支出等,後半年得租借信託賬戶,時價大約三四百萬元,工資及辦公費用也會增加,全年總計1000萬元出頭。”

齊老闆說:“信託租借費已經包含了管理費分成?”王慶良說:@“這個要看情況,如果是他們幫忙賣到3個億,還得分錢給渠道,一般比例是募資金額的2~3%,有時更高。”

齊老闆低頭喝茶,估計心裏正算着呢。李遷也在算,3億元的資金規模,1.2%的年度管理費是360萬元,假設投資收益率30%,收益分成比例為20%的話,可分得1800萬元,再加上資本金的投資收益100萬元以上,公司總收入約2300萬元;年度營運費用1000萬元,再假設有一多半產品通過渠道銷售,得支付給渠道600萬元左右,總支出約1600萬元,收支相抵后能賺700萬元。

有些渠道,比如個別股份制銀行看中的是後續所有年度(產品存續期)的收益分成,而非一次性的營銷費用。它們想要20%分紅提成當中的8%,只留給私募基金公司餘下的12%。為此,銀行可以在營銷費上有所讓步,只從基金年度管理費中提取,即不超過1.2~1.5%。但這要求私募基金經理具有很好的個人品牌與歷史業績,能夠得到銀行的強烈認可。

王慶良等齊老闆抬起頭后,說:“按照計劃,公司開業一年半就有望盈利800~1000萬元以上,此後年度盈利可達1500萬元。”王慶良的這個盈利展望比李遷樂觀。

三個人都等着齊老闆說話。齊老闆喝着茶,遲遲沒有表態,末了問道:“王總說的是稅前還是稅後。”王慶良說:“稅前。”李遷這才想到,成立公司就得納稅,營業稅估計較少,所得稅可是大頭,要扣掉25%呢。他習慣於個人炒股的思維,從沒想過還要交稅。

齊老闆慢吞吞地說:“王總的計劃非常好啊,很好,我對這事還是很有興趣的。”敢情四人從4點聊到5點,齊老闆仍然只是“很有興趣”。王慶良也不急,提議大家一塊兒晚飯。齊老闆說:“司機還在外面等着呢,有其他應酬。”

王慶良跟小謝、李遷說,關係到幾千萬元的事兒,齊老闆謹慎一些很正常。李遷一邊點頭,一邊想,以齊老闆的身家,估計不會太看重私募公司的年度盈利,而是在意資金的規模,三五億元可能滿足不了他的胃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做市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做市商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節 億元資產(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