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3)

引言(3)

晚餐時間不要開着電視;

最貴、最好吃的食物不能只買給孩子或因為孩子要吃而買;

如果自己所在的州還沒有遊覽,先別(色色小說去別的州甚至國外旅行;

不要過多、過度誇獎孩子,尤其是他應該做到的事;

生活不是完美的,要給孩子機會體驗痛苦和挫折;

要給孩子坦誠的反饋而不是虛偽的誇獎;

過嚴的紀律勝過沒有紀律;

孩子們發生衝突時,同情應該給予受害者而不是犯錯誤者;

孩子的家庭背景可以成為孩子不良行為的解釋,但不能成為借口和原諒的原因;

培養一個善良的孩子比培養一個學習好的孩子更不容易,也更有成就。

此外,書中還列舉了諸如在餐館、超市、親戚朋友家、學校等多種場合孩子應該有的行為規範,總結為一句話:紀律、規則、教養、懲罰。看來,完全站在孩子的立場,事事為孩子着想,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日常教育常識是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重新拾起的。

美國是這樣,中國現在的家庭教育狀況如何呢?

我們是否經常在嚴格要求與心疼孩子之間搖擺?我們是否一會兒說要孩子快樂,對孩子沒要求,一會兒又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或人前表現感到失望?我們是否有時包容、原諒孩子,有時又被孩子的調皮反叛氣得牙根痒痒?有時,我們讀了很多現代的育兒書籍,看了很多成功父母的案例,可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時,還是“無從下手”。有時我們反感說教、高壓等教育方法,可是當我們自己面臨難題的時候,我們又不自覺地使用着這些方法。

上了駕校,考了交通規則,拿到駕駛證,才能開車上路;醫學院畢業,通過註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才能行醫。可是為人父母,我們一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二沒有資格認證,憑的是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教育”的經驗和影視、文學作品中的描述,外加自己的觀察、想像與直覺,就擔負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雖然我們也購買和閱讀各類家教圖書,可是,要麼他人的經驗不適用於自己家的實際情況,要麼理論都懂了,就是實踐起來時靈時不靈。各種家教理論和圖書都有其可取之處,使用好了都能有所收穫。但是就是沒見着好效果。

問題出在哪兒呢?出在家長自身!若不是孫悟空,金箍棒再好也耍不利落,家長若不能先自己修鍊內功,而只求秘籍,恐怕事倍功半。我自己也是家長,深知與孩子互動不容易。無論理論水平多麼高,若無法清楚地了解自己,常常不知自己為什麼會說那樣的話、做那樣的事,於是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只有認清自己,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反之,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知道孩子成長的真正需求和犯錯誤的原因,才會知道該做什麼。

2010年,我的《家長的角色》工作坊獲得了世界積極心理治療協會頒發的創新獎。這是我在積極心理治療理論的啟發下,結合我的治療經驗,在早期預防和心理教育領域創造的一個工具,為“家長”這一工作釐清了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工作目標、具體工作技能等方面的信息,讓家長在當家長時有了一個依據。我將這些經驗和成果寫成書,希望本書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優秀父母都一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優秀父母都一樣
上一章下一章

引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