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無財可理”嗎(1)

真的“無財可理”嗎(1)

真的“無財可理”嗎

在“神馬都是浮雲,獨立才是真理”的當下,女性越來越注重自己獨立的地位,而經濟獨立則是女性尋求獨立的前提和基礎,於是理財成了越來越多女性朋友的新目標。然而,也有相當一部分女性感到自己無財可理,我們經常會聽到“出鏡率”甚高的一句話:“理財?哪有錢啊,每月那點工資都不夠生活費,等我有錢了,再考慮理財的事情吧。”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那麼,你在感慨的同時有沒有認真想過,你為什麼會無財可理?你是真的無財可理嗎?下面我們來看看王妮和劉倩的故事,也許從她們的身上,你不但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還會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22歲的王妮本科畢業后工作了將近半年,月收入2600元左右;而工作了3年的劉倩已經25歲了,由於她是專科畢業,學歷不高,所以她的月收入僅在1500元左右。看到她們收入的差距,人們按常理來推測,王妮每月收入要比劉倩多1100元,她應該比劉倩“更#小說具備理財的條件”。可事實卻和人們的推測背道而馳,王妮參加工作這半年來,她和劉倩的存款如下:劉倩存下了3300元,而令人跌破眼鏡的是王妮只存下了不到600元!你或許會覺得困惑,這是怎麼回事呢?在相同的時間內,為什麼收入更高的王妮反而沒有低收入的劉倩存的錢多呢?

讓我們來看看兩人的消費情況吧。王妮平日裏在衣食住行方面比較大手筆,除開這些不可避免的基本消費外,她在旅行、健身、購置自己喜愛的電子產品等方面還有一大筆支出,這樣粗略算下來,基本消費加上娛樂性消費,王妮每月2600元的收入就所剩無幾了。而劉倩的月收入雖說不高,但她一切從簡,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消費只有800元,平日裏她喜歡看書,每月固定花費100元左右用於買書。由此可知,劉倩每月的開銷就在900元左右,每個月她能節餘600元,半年就能節餘3600元,再扣除一些臨時性開銷,劉倩半年下來存了3300元也就不足為奇了。由此可見,不同的消費觀決定了不同的存款額度。

後來,劉倩從自己剩餘的3300元中拿出了3000元轉成了一年期的定期存款,每年到期后不取,自動續存。就這樣慢慢積累,劉倩賬戶上的數字越來越大。而只懂得坐山吃空的王妮則繼續做着她的“月光”美少女,依然聲稱着自己沒錢理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婚前協議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婚前協議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上一章下一章

真的“無財可理”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