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河邊的古城(6)

聖河邊的古城(6)

在我們看來,這種事真是倒霉透頂,最好一輩子也不要發生,可是印度人卻不這麼想,他們認為這種時候的恆河是最吉祥不過的了!

因為她融合了瓦魯那河與水塘諸神的神聖性,使得原本就很聖潔的恆河又再加上了許多聖潔,如果剛剛好又遇上滿月,那就更加的上上吉祥了!

因此這時別忙着搶救家當,趕快帶着毛巾到河水中沐浴比較重要,因為只要在這樣的水中沐浴,並以五穀米球(Pinda)供養祖先,你和祖先就能得到解脫,永遠不再受生死輪迴。

這樣的機會是極罕見的。12世紀時的一塊石碑銘文上,就記載着一位國王在這樣的恆河泛濫中沐浴並舉行祭典、奉獻土地的事迹。

然而,隨着城市的日益膨脹侵蝕,溪流和水塘慢慢受到污染,開始淤積堵塞,於是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的一百年間,英國殖民政府便將它們一個一個抽干,填上沙土水泥做成道路或公園。

例如,現在通往達沙蘇瓦美河階的主要商業道路,原先就是戈達瓦利溪流(GodavariNala)的河道。

自此而後,恆河泛濫的情景就退出歷史舞台,等着成為神話舞台上的一部分。

不僅

“清流交錯”的景象不再,現在要看出瓦拉那西的精華區是位在一座山丘上也都不太容易了,因為密密麻麻的房屋和廟宇已經蓋住了它的原本地貌,不過如果你搭乘三輪車(Ricksha)來到城中的丘克區(Chok),就能立刻感受到這座山丘的陡峭威力!

我們現在就正和這座山丘纏鬥着!三輪車夫是一位頗有年歲的老人家,載着我們和二十多公斤的隨身家當,瘦乾的雙腿在踩過火車站到丘克之間的平地路段時已顯吃力,越過達沙蘇瓦美路(DashashvamedhaRd.)之後,漸漸有了坡度,這時老車夫已經不能再坐在椅墊上了,他必須先把全身重量放在左腳,踩下左邊的踏板之後,再把重量調到右腳去踩下另一邊的踏板。

隨着坡度愈來愈陡,踏板愈來愈不願意被踩下,老車夫瘦弱的身軀沒有多少重量可以抵抗地心引力,最後他終於被迫跳下車來,改用那雙枯瘦的臂膀推着車子向前走。

即使是這樣,車子仍然是不情不願愛動不動的,文二終於忍不住了,跳下車來幫忙,老先生漲紅了臉,拚命要他坐回車上,他必定是怕待會兒我們扣他的車錢吧!

可是無情的陡坡不再給他推辭的借口再繼續比手划腳下去車子就要往下滑了!

於是兩個大男人就這麼慢慢地在擁擠的大街上推着車,路過的人都要回頭來好奇地看看文二這個奇怪的外國男人。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樣做是有違社會倫常的,因為印度的種姓思想強調各司其職,並不贊成互相幫助,難怪大家的眼神都充滿了不以為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印度朝聖之旅·瓦拉那西迷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印度朝聖之旅·瓦拉那西迷城
上一章下一章

聖河邊的古城(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