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基的視角(2)

麥基的視角(2)

從一定意義上,麥基的視角跟西方影展及奧斯卡的視角是相似的,這就是為什麼張陳的作品能在海外獲獎或者得到提名,而馮小剛的作品卻沒有可能。

如果你保持獨立的判斷力,不以別人的標準作為唯一的標準,那麼,這觀點就絲毫不能說明馮的作品不如另外兩位。

(這個話題若要展開,便會涉及到喜劇的地位和作用,會援引卓別林、基頓等先例,會分析笑聲的凈化功能。

總之,會很乏味。)麥基大師可能沒有意識到,他欣賞的那幾位中國影人在敘事手法上有意無意借鑒了外面的成功經驗,而馮小剛則是地道的本土派。

換言之,如果我們遵循麥老師的主張,不去學習別人的長處,那麼,我們的長處很可能無法為別人所賞識。

當然,他反對的是低水平的學習,即模仿或拷貝(copy)。但+激情學習一般都是從模仿拷貝開始的,慢慢提升層次,吸收了消化了,把別人的精華化為己有。

《瘋狂的石頭》可說是

“學習”了《兩桿大煙槍》,但絕不是初級模仿。然而,它會成為麥基所愛嗎?

我非常懷疑。麥基所說的話都沒錯,用

“字字珠璣”也不為過。但是,不可諱言,他呈現出典型的文化消化不良。

就說他比劃的文化差異和人性本質的厚薄,換個比喻,文化相當於地殼,而人性則是地幔和地核。

我們有些人生活在高山,有些在平原,有些在海洋,掘地一百公里,我們底下都是一樣的。

如果用基因來比較,相同的比例則更高。這內在的共通性使得人類溝通交往成為可能,讓我們透過表面的不同來分享喜怒哀樂,傳遞思想情感。

但我們的不同遠不僅僅在於麥基所說的語言差異,可以說,中西方講故事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區別。

不了解這些區別,依然能拍出好電影,但卻難以為本地區之外的觀眾所理解或欣賞。

對於以量取勝的評家來說,你的作品就不能算好作品。我雖並不認同這種觀點,但文化障礙造成的偏差或認知不足卻是不爭的事實(偶爾,文化差異還能發掘遺珠,看到別人自家忽視的佳作)。

拿張藝謀的《英雄》來說,觀者的文化儲備會決定其對該片的好惡。這表現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

內容方面,秦王這個角色代表着一種價值觀,一種統治方式,你若不認可,就會對該片的處理產生異見,進而揣測編導的政治立場和動機。

如果完全不了解中國歷史,等於把片中的秦王當作一個虛構人物,他雖是獨裁者,追殺異己,但因片中沒有焚書坑儒等情節,觀眾對他的印象很可能是一個冷漠的君主,但未必嗜血成性。

就西方影評人對該片主題的評價來看,幾乎可以用他們的中國歷史常識作為分水嶺:知道秦始皇的是一派,視該片為權力崇拜的產物;而不知道的,則視其為和平主義的表達。

就敘事手法而言,熟知《羅生門》的觀眾多半會心一笑,認為這是在致敬;而不了解的,可能會一頭霧水,認為故事說得一團糟。

但即便一張白紙進影院,該片對色彩的大膽運用都令人眼睛一亮,這便是最能穿透文化地殼之處,故得到的好評也最為一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上一章下一章

麥基的視角(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