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片為何屢屢得獎?(3)

傳記片為何屢屢得獎?(3)

在我印象里,真實事件對於中國影視作品是一種必須擺脫的羈絆,彷彿只有貼上

“戲說”才能讓自己名正言順取得發揮想像力的執照;西方影視則喜歡往真實上面靠,很多作品若不是片頭或片尾出現一行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小字,簡直不能想像那事真的發生過。究其邏輯,國產片若拍真人,就得正經八百,因此只有虛構才能出彩;而外國片的推理剛好相反:虛構的算哪根蔥,有本事我跟你玩真的。

衛慧的手段是偏西方式的,明明是,但拚命暗示那是她的自身經歷,否則你若把金賽調查中的古怪案例全都搬到自己身上,保管把衛慧們打得落花流水。

中西方有對傳記片看法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演員們都喜歡扮演真人。對於中國演員,

“模仿得惟妙惟肖”是一種很高的評價,若被定位成偉大人物的特型演員,這輩子就不愁吃穿了,無聊時甚至可以放點風聲,暗示自己可能是該人物的私生子。

西方明星也喜歡主演傳記片,因為那是通往奧斯卡寶座的捷徑。事實上,荷里活大亨並沒有偏愛真人真事,他們甚至討厭傳記片,因為傳記片很少能賺大錢。

多數傳記片是明星+激情、名導不懈努力的結果,最後大亨們為了籠絡人心,不得不同意製作這些影片,沒想到年底為他們帶來了不期的榮譽。

《摩托日記》的助產婆是羅伯特雷德福,他發現切格瓦拉早年遊歷南美時的日記后,買下該書的改編權,並僱用了巴西的編導。

《飛行家》能順產,主要是因為多年來萊昂納多着迷於休斯這個人物,並聘請《角鬥士》的編劇約翰羅根操刀,五年15易其稿。

拍攝《金賽》的比爾康登以1998年的另一部傳記片《神與魔鬼》著稱,該片描寫荷里活30年代大導演詹姆斯威爾晚年的生活,主要細節都是虛構的,因為大家只知道他曾經拍過《魔鬼博士》等經典片,本人是同性戀,死得很蹊蹺,但把這些內容竄在一起則是編導的發明,其實性質跟《莎翁情史》差不多。

如果沒有科波拉的鼎力相助,《金賽》最多就是一部電視電影。奧利弗斯通拍傳記片有着良好的記錄,從《火樂焚城》、《刺殺甘迺迪》到《尼克遜》、《生於七月四日》,都是不錯的傳記片。

但當他從1989年開始思索《亞歷山大》時,荷里活大亨都擺出一張張冷臉。

一億五千萬美元的投資,均來自美國以外,別看是超級大製作,理論上仍屬於獨立片。

該片美國票房的慘敗,似乎證明了大亨們的

“遠見”,即現代觀眾無法接受歷史人物的複雜性。一個33歲前征服大半個世界的英雄,怎麼可能是同性戀呢?

豈知在那個年代,人們在方面不分性別和年齡,全部同吃。想必發行商期待斯通淡化這個情節,但偏偏這部分在史料里有明確記載。

為了堅持這歷史原貌,該片起碼得罪了美國人口的一半,即投布殊一票的那一半,也就是用現代宗教眼光審視古人行為的那些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上一章下一章

傳記片為何屢屢得獎?(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