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黃很暴力的《葫蘆兄弟》(3)
有些台詞還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比如蛇精對五娃說:“你把這酒幹了,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可見編劇是混過酒場的人。喝酒誤事,五娃最後就折在這杯酒上,不知編劇是否有過此類經歷。
本片也不乏一些像“一片荒蕪”、“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這類文縐縐的台詞,我忘了當時以我的詞彙積累程度和智商是否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不過當時我更關心的是葫蘆娃和妖精到底誰厲害。
因為我也寫劇本,重溫這部片子的時候,能感受到編劇的意圖,比如穿山甲被捏死,是它的任務完成了,編劇覺得它沒用了,就讓蠍子精把它捏死。老頭也曾被蠍子精扔到山下,但是竟然奇迹般地沒死,被老鷹救了,與其說老頭是被老鷹救的,不如說是被編劇救的,因為留着他還有用,還要帶出後面的七彩蓮花,但爺爺最後還是死了,因為勝利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包括二娃眼睛瞎了后,竟然能逃出來,這也是為劇情服務的,他能聽見妖精那邊的消息,引出一條線索,如果按本領來說,他是最不應該能逃出來的。
再多說一句,該片的編劇是三個人,他們中應該沒有北京人,因為北京人說話有個特點,甭說對長輩,就是對不熟悉的小輩兒都稱呼“您”,而片中葫蘆娃管爺爺一口一個“你”地叫着,聽得我這一難受。那時我正接受父母在接人待物上對我的教育,他們讓我見了大人必須稱呼“您”,我心說,葫蘆娃們這麼沒禮貌,要是讓我爸聽見,非得呲兒他們。後來上了大學,接觸了很多南方同學,發現他們對長輩並不是不禮貌,稱呼“你”是他們的習慣,由此可猜測,這三個編劇可能也是南方人。但讓我至今搞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是葫蘆娃而不是西瓜娃或黃瓜娃、土豆娃。
這部片子本身漏洞百出,但那時我們完全被劇情吸引,看得津津有味,當看到穿山甲為了救爺爺和瞎眼的二娃而被蠍子大王掐死扔進山澗的時候,我們都哭了,吃不下飯,一個小孩還把他爺爺去世時家裏戴孝的黑布拿出來,給我們套在胳膊上。(色色小說
那時候我們院的七個小男孩按各自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分別扮演了七個葫蘆娃,以哥弟相稱。真不知道如果那時候院裏再多一個小男孩,會怎麼辦。
這部動畫片每集八分鐘,小時候覺得這八分鐘很漫長,我沉浸在劇情中或快樂或難受,現在二十一年過去了,我卻覺得這八分鐘卻異常短暫。八分鐘,在二十一年的時間裏,多麼不起眼!
聽說這部動畫片在2008年兒童節的時候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做了一個數碼修復版在電影院上映了,看哭了不少二十多歲的“80后”,大家過了一個悲傷的兒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