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家長里短(3)
科學家不靠譜,只能相信我媽我爸,但他倆同樣不靠譜。
以前我媽認為雞蛋里最有營養的是蛋黃,於是在只要能把蛋黃和蛋清分離開的情況下,就把屬於她和我爸的那份蛋黃都給我吃,然後他倆分吃我的沒營養的蛋清,結合栗子、核桃、榛子等食品,我想都是吃裏面的東西,扔外面的那層,於是很感動,我的父母能舍精華,取糟粕,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我長大一定得孝順。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突然吃不到他們給我的蛋黃了,他們聽說雞蛋里最有營養的部分並不是給我吃的蛋黃,而是替我吃了的蛋清,而且蛋黃膽固醇含量極高,容易造成心臟的冠狀動脈堵塞,導致心肌梗死、心絞痛、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小孩、老人、孕婦多吃都無益,一個禮拜最好別吃超過三個,可我家是三口之家,我一天就能吃三個,不知道我父母得知這一情況后,是否很愧疚,反正我很崩潰,一直在思索童年究竟是在父母的疼愛中,還是在虐待中度過的。
社會越來越複雜,跟着社會一起複雜起來的,還有吃。綜上所述,這裏面的學問和盲區都大了去了,所以每年的暢銷書里,都有幾本關於吃什麼健康的書。
可是如果從小就考慮吃什麼有益身體健康的事兒,一生都將在憂慮中度過,等中年以後再考慮這些事兒也不晚,我目前吃東西的原則就是,想吃什麼就吃點兒什麼。想吃什麼了,說明體內缺什麼了,吃了錯不了。這種說法在科學上不一定成立,在邏輯上是成立的,比如想吃什麼醋溜土豆絲了,說明你很長時間沒吃土豆了,體內必然缺少土豆所含的營養,吃了就不缺少了。
口腹之慾,是人類不得不解決的一個問題,我的原則是,趁着還健康,把該吃的、能吃的都嘗嘗,解了饞,等人老病來大夫讓忌口的時候,就沒有遺憾了。反之,即使從一開始就謹慎擇食,病也不會不來,說不定因為憋得難受,來得更猛烈些呢,而且真到了吃不了的時候,一想自己和那麼多美味擦身而過,還不遺憾終生!
影視劇里常有一句台詞:“拴住一個男人的心,先要拴住他的胃”,隨後便是賢惠但不再年輕的妻子靠廚藝戰勝了年輕貌美的“小三”,讓丈夫回歸了家庭。那時候我還小,對吃沒有要求,學校門口兩屜包子或一碗鹵煮甚至同學父母做的熱湯麵,都能讓我吃得挺香。每當在影視劇里聽到這句話,我就質疑,胃對一個男人真的那麼重要嗎?難道小蜜和外面的自由世界還比不上老婆做的一桌菜嗎--小蜜往往都好吃懶做,不會做飯。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理解了這句話,胃真的很重要,以前之所以被我忽視,是因為胃也年輕,還沒養成習慣,吃什麼都一樣,不覺得多難吃,也不覺得多好吃。等胃不年輕了,習慣就養成了,常吃的那些東西,成了最順口的,幾天不吃,胃就帶動全身不自在,心嚮往之,於是男人背着小蜜回了家。所以,高智商的小蜜,為了挖牆腳成功,不光靠年輕貌美,也去學做飯,男人好哪兒口,就做哪兒口,力爭做出“家的味道”,但事實往往與預期相反,做完飯反而加(色色小說速了男人的離開--做得太難吃了。這也難怪,小蜜會做飯了,就是當妻子的料了,用不着當小蜜了。
總之,原來沒東西可吃的時候,吃是個問題,現在可吃的東西多了,吃還是個問題,怪不得有一個詞是用來形容人的--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