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零七八碎(1)
過年的零七八碎
以前一直覺得過年的重心在“年”上,長大了才發現,其實在“過”上。對於年,人是被動的,它自己找上門來,人只有過之。
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最重要的節日,或者說不得不認真對待的節日就是春節。按中國的傳統,如果這個日子你都馬馬虎虎的,那別的日子更是湊合湊合就行了。
上學的時候盼過年,一過年,學校就得放假,這才是重點,只要不上學,過不過年無所謂。寒假和暑假的唯一區別在於,在前者里,有人給壓歲錢。以前一直以為壓歲錢是白來的,長大點兒才意識到,不過是父母們的錢在給來給去,自己收入可觀的同時,父母犧牲巨大。後來明白過來,其實父母並沒從兜里掏太多錢出來,因為還在拿壓歲錢的孩子,除了買點兒吃的和玩的,沒有花錢的能力,於是壓歲錢就暫時被父母保管着,說著等孩子會花錢了再說,結果這一再說不知道到什麼時候,孩子都有了孩子,自己孩子收壓歲錢的時候才突然想起來:對了,我二十年前的壓歲錢好像還在我媽那放着呢!於是想到,反正自己孩子還小,不會花錢,壓歲錢我先替他收着吧!
一說春節,首先想到的就是放炮。這事兒把人整得挺糾結,拿北京來說,近十幾年,從禁放到讓放再到有限制地放,可見政策制定者們在放與不放間進退兩難,而放炮者們,年年都有挨崩的,但年年還有放的,即使在禁放的時候也偷着放。放炮,既好玩,又有民俗意義,被寄予了崩走凶災的重任。
過去的花炮比較溫和,聽響兒的,按分貝可分為三種,分別以“小鞭兒”、“大地紅”和“麻雷子”為代表;看焰火的,按燃放方式,分成手持的和擱地上放的。手持的一般較安全,但也並非沒有危險,我小時候就點着一把“小手槍”,追着房頂的貓射擊,前九發子彈都直奔目標而去,最後一顆子彈卻從後面射了出來,幸好戴着手套,才不至於開學的時候手上裹着紗布坐在教室里。擱地上放的,都是些需要和地面發生關係的,如小坦克、小汽車、小飛碟等,靠火焰的動力,可以前進或起飛,並模擬其形象噴射焰火。過去的花炮已經難以滿足現在人們的需求,現在都放禮花彈了,碩大的一坨,取些莫名其妙的名字,諸如“財神到”、“百富生輝”、“紅拂夜奔”(色色小說、“輝煌和諧”等,樂趣卻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