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上天的信使(1)
第一章:上天的信使
當王子悉達多,也就是未來的佛陀,29歲首次離開富麗的王宮,平生第一次遇到了一位垂死的病人,一位滿臉老相的老人,一具屍體,還有一位雲遊的僧人。所見所聞,令此前一直生活在錦衣玉食中的王子心灰意冷,為了解脫生老病死的苦惱,悉達多決定離開舒適的王宮,去尋找一種神聖的生活。在此之後不久,悉達多才意識到,他所看到的生老病死的四種境況可謂上天的信使啊。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我遇到了世界銀行總裁詹姆士-沃爾夫森,我向他諮詢了發生在我的祖國有關金融危機的事。我告訴他,金融危機對於我們也是上天的信使,它會啟發我們在經濟全球化之外,尋找另外的選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歲月里,各國的政府與組織密切合作,竭力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為此人們建立了聯合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論壇,在這裏窮國和富國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可以平等討論。為了共同繁榮,人們還成立了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如鐫刻在位於華盛頓特區世界銀行總部牆上的文字所表達的那樣,世界銀行的使命就是要在全球範圍內剷除貧困。
世界銀行為各國創造財富的策略如下:
放鬆監管、私有化,並對所資助國家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放鬆監管就是取消政府對商業機構的控制,私有化就是把公有資產轉成私有資產。結構調整是世界銀行與其他貸款組織針對要貸款的第三世界國家提出的先決條件。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財富。也許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始者們的初衷是好的,他們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可以剷除貧困。可在事實上,這些機構以及他們所使用的方法,不僅加大了人們在財富上的差距,而且還惡化了第三世界國家的環境與文化。即使按世界銀行自己對貧困的定義,窮人的總數也一直在增加。
沃爾夫森先生希望我就此問題多講一些,我告訴他全球化或者更確切些說市場原教旨主義是一種邪惡的宗教。這種宗教不僅被強加於發展中國家,而且還強加於發達國家,它驅使人們在一個永無止境的貪婪與不安的循環中去掙更多的錢,獲取更多的財物。世界銀行與其他類似機構認定工業化、貨幣經濟與現代性優於農耕傳統、生存(subsistence)經濟和本地化(indigenity),進而使全球化成#小說為一種新的殖民主義。現代化一詞在事實上仍有種族主義的烙印,因為它的前身就是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