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生死與別離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這是張愛玲在她的小說中描寫亂世之戀時發出的感慨。

《史客》這一輯,所要講述的,正是歷史的情感——斯人已去,故事眾口相傳,後人所津津樂道的,也不過是彼時的歡喜悲憂。其中,愛情,如花兒綻放,不論多麼短暫,即使被歲月風乾,已然保留下了盛開的姿態,後人見着,也能分辨出,它開在什麼樣的土壤里,留下怎樣的馨香,歷經過怎樣的風雨。

沒有什麼能夠阻止萬木生長,也沒有什麼能夠阻止情感的滋生,挫折、離亂都只會成為對蓬勃的砥礪。這裏截取的是1935年到1945年間中國人的感情世界,大多是抗戰時期國人的愛情。我們並@沒有選擇那些人們耳熟能詳的鴛鴦蝴蝶、風花雪月的戀情,而是選擇了革命、戰爭、隱蔽戰線等特殊環境下發生的愛情,比如延安的戀情,比如敵占區的戀情。我們試圖調動不同觀察者的筆,勾畫那個國破家亡、山河破碎年代中國人的情感史。

我們不刻意挖掘花邊新聞,因為我們不僅僅關心男女兩情,更關心藉由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折射出的宏闊的歷史,以及愛情選擇與主人公一生命運之間的聯繫;我們也不僅僅停留在這十年,而是將視線延伸到之前和之後的漫漫紅塵。時間猶如滔滔江水,這些人和事,也許不過是流轉的浮萍,隨着承載他們的拍案驚濤逶迤而去。人在事中或不自知,後人觀之,當有所思。所謂後浪推前浪,每個人都裹挾在歷史的巨浪中,受其影響,被其左右。野夫在《大伯的革命與愛情》中說:“一個多才多藝的書生,一個風華絕代的小姐,在一個烽火狼煙年代的邂逅相逢,幾乎註定要像星球相撞一樣,開始他們亂世佳人的孽緣。那一年,他們也都才十歲啊。蠢蠢萌動的春心,放在國破山河之下,彷彿預示着他們破碎的今生。”

這也許是冥冥之中的暗合。掩卷沉思,除去塵世的浮華與落寞,彭德懷與浦安修,沈霞與蕭逸,我大伯與王冰松們的命運其實都是相似的,他們的愛情與他們所共同經歷的那個時代,以及後來那些不堪回首的年代都休戚相關。

對於歷史,我們常常想當然。站開距離,冷靜的觀察、剖析是需要的,但不能預設立場,曲解了歷史的本意;設身處地、“同情的理解”那一代人所處的歷史環境包括話語環境,才能重新撥動舊日的心弦,不至生出隔膜和誤解。歷史,更需要歷史人物自己的聲音。比如丁玲的秘書王增如,郭小川的女兒郭曉惠,從她們的筆下還原了革命話語中的情感方式,那才是真實發生的歷史自身的邏輯。而茅盾的女兒沈霞,一個革命聖地青春少女的日記,坦露的內心獨白;戴笠的紅顏知己陳華,一個上海灘風雲一時的女人,絢爛歸於沉寂后平靜的訴說,所呈現出的,都是感情的原生態,和事情的本來面目。

我們無意做任何比較,也無意做任何褒貶。這裏記述的,無論賢愚,無論貴賤,都是我們父輩甚至祖輩的故事。閱讀他們的一生,讓人唏噓感嘆,直至怦然淚下。感動之餘,我們會平添一份仰視,因為正是有了他們的思想和行動,作為今日生活的基石,才墊高了今人的視角。

最後,特別感謝著名延安歷史專家朱鴻召先生給予的幫助和支持!

編者

2012年5月4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客1202·兩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史客1202·兩情
上一章下一章

編者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