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愛往往成了控制的理由(1)

第三章 愛往往成了控制的理由(1)

第三章

愛往往成了控制的理由目的很好,結果卻不一定好。我們已經知道,習慣性反對別人的行為,經常發生於逆向情境中。大多數控制欲太強的人,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所採取的強制性行為,都是為滿足某種特殊需求的,這種需求很可能違背他們原本良好的目的。

由於受到誤導,他們會採用破壞性的行為來滿足需求,其實多數時候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需求是什麼。結果當然是破壞性行為,無法實現所謂的需求,這樣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無視別人的存在,即使目的很好,結果卻不好

雖然很多控制者的目的,是想正確地對待別人,並希望別人也如此對待自己。可多數情況下,他們良#好的目的總是沒法實現,因此付出的努力總是付諸東流。

有個古老的故事,叫做“米勒的女兒”:一個叫米勒的人,和魔鬼進行了一場交易,用自己的一部分地產以及上面的東西換終生的富貴。他極爽快地同意了這筆交易,因為他覺得只是損失後花園和花園裏的一棵蘋果樹而已。但是他“考慮”得太不全面,他女兒當時正好在後花園玩耍,因此女兒也被魔鬼帶走了。

當妻子告訴他這個噩耗時,為時已晚。米勒和妻子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他們的女兒非常痛苦,經受了各種折磨,才逃脫魔鬼的控制。

米勒想得到更多的財富,這個目的並不壞,但是他忽視了更重要的東西。

從某種意義上,在魔鬼掠走他女兒之前,他就已經“失去”了女兒。正因為他沒真正把女兒當回事,所以當有情況時,也想不起女兒來。如果他真把妻女放在心上,在做這件事情之前,至少應該和她們商量一下。這樣他就會知道,女兒當時還呆在後花園中,也就不會和魔鬼進行這樣的交易。或者,他女兒知道了他的打算,就可以提前離開後花園了。

但米勒沒有這麼做。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像米勒一樣,做事的目的很好,就是不考慮別人,這樣仍然會事與願違。這個古老的寓言,今天仍然具有實際意義。

我在寫米勒的故事時,就經歷了一次“米勒事件”:

一個態度和藹的電工,來我家檢修電器。我很明白地告訴他:“我正在書房工作,如果有什麼問題,請先和我打個招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要用愛控制我(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要用愛控制我(Ⅰ)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愛往往成了控制的理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