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獎勵的懲罰,胡蘿蔔大棒失效了(7)

第2章 獎勵的懲罰,胡蘿蔔大棒失效了(7)

I型實驗

郭保山告訴第一組成員:他計時只是為了了解一般人們為了解決這種問題需要花多長時間,但對第二組成員提供了獎勵刺激:如果被試者所用的時間在所有人*中排前25%,就能得到5美元獎勵;如果參賽者所花的時間在所有人中最少,就能得到25美元獎勵。把通貨膨脹因素計算在內,這筆錢對於幾分鐘的勞動來說還是很可觀的,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激勵方案。

那麼,有獎勵組最後找到解決方案所花的時間比另一組所花的時間少多少呢?結果是:他們所花的平均時間比另一組的時間多了將近三分半鐘。只要我把這個結果拿給商人們看,他們的反應一定是情不自禁地慨嘆一聲。這與驅動力2.0系統的核心信條完全相悖,本來有些藝術家之所以能在繪畫和雕刻道路上苦苦追尋,是因為創作本身的快樂而非外部獎勵。最終得到外部獎勵的人,恰恰是那些最沒有動想用獎勵來啟迪思維、激發創新,最力追求外部獎勵的人。為什麼會這樣?究其本質,獎勵會讓我們的關注面變窄。在一個問題有明確的解決方法時,獎勵很有用,它能幫助我們着眼前方,快步前進。但是,“如果那麼”型激勵因素對蠟燭難題這樣的問題會起到很糟糕的效果。正如這個實驗的結果所表明的,獎勵會使人們的關注面變窄,遮蔽他們寬廣的視野,讓他們沒法看到常見事物的新用法。

若是解決已知的問題,類似情況一般不會出現,但若是處理新問題,這種情況就會出現了。特里薩.阿馬布勒是哈佛商學院教授,也是世界上研究創造力的領軍人物之一,她時常考察有條件的獎勵對創造性工作的影響。

I型實驗

在一個研究中,阿巴布勒與兩名同事一起從紐約僱用了23名專業藝術家,既讓他們做指派性的工作,也讓他們做非指派性的工作。研究人員要求這些藝術家隨機選擇10件指派性的工作、10件非指派性的工作。之後,阿馬布勒把他們的作品交給一組頗有成就的藝術家或藝術館館長評判,對這些作品的創新性和製作工藝分別做出評價,但這些專家對這項研究一無所知。

研究人員寫道:“我們的研究結果非常驚人。指派性作品在創造性上明顯不如非指派性作品,但它們在製作工藝上沒有明顯的差異。此外,藝術家們稱,他們在完成指派性工作時所感受到的限制感明顯比完成非指派性工作時強烈。”一名藝術家受採訪時如此描述在湯姆索亞效應驅遣下的感覺:

當你為別人完成一件作品時,這更像是“工作”而非樂趣。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但並非總是如此。當我為自己工作的時候,我感受到的是純粹的創作樂趣,工作起來可以沒日沒夜,廢寢忘食。但是在做指派性任務時,你不得不提醒自己:小心點,做客戶想要的東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驅動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驅動力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獎勵的懲罰,胡蘿蔔大棒失效了(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