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3)
聽他讀了幾周之後,我們竟然欲罷不能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後面的情節。每個人都端坐在椅子上側耳傾聽,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如果在達菲先生朗讀的時候有誰說話,那麼他會很快被制止,並且被同學們視做真正的傻瓜。
他花時@間為我們朗讀,而不是讓我們自己閱讀的結果就是:我對莎士比亞的作品保持了終生的興趣。如果達菲先生按照一般的方式上課,講完之後我們可能再也不願意聽到莎士比亞這個名字,兩種方式相比,孰優孰劣呢?
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讓學生終其一生都對所學的東西保持濃厚的興趣。
我不知道愛麗絲會不會在她的小說中提到這些:八年級時,她的閱讀部分在州考中拿到了“特別熟練”級別的高分,三百多個考生中只有三人達到這個水平,而愛麗絲是其中之一。當時我們的讀書計劃已經堅持了四年多了。十一年級時,她的SAT預考分數是全班最高的。當時我們的讀書計劃正進行到第七個年頭。在讀高三時,她獲得了兩次全美寫作比賽的一等獎。當時我們的讀書計劃已經一天不落地堅持了八年多了。
擁有這些榮譽的愛麗絲,註定不是一個平庸的女孩。我想,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總會有某件事情讓他們與眾不同,會昭顯他們的個性,定義他們的人生。愛麗絲上學期間,我從沒要求或者希望過她去打工。我想這些時間應該省下來學習或者娛樂。未來她會有很多時間在那種平凡忙碌的日子中度過,而我在小學的工作已經足夠養活全家了。所以在課餘時間,愛麗絲能夠自由地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她大膽嘗試着寫了一個劇本,叫做《微不足道》,並且利用暑假組織一些有天賦的孩子在我工作的小學把它搬上了舞台。
我給她提供了購買服裝和道具所需要的資金,並且作為成年人在現場監護,除此之外沒有插手任何事情。她自己組織演員--我學校的學生,他們都自願參與她的創作。他們都是二到五年級的學生,之前都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我學校的學生大多家境不好,貧困率一直都在88%以上;她本可以選擇條件更好的學校,比如她小時候上的小學,就在我家附近。但是讓孩子們參與這樣的活動,有一次前所未有的體驗,這是她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