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清:最專制的中樞神經(4)

第六章 明清:最專制的中樞神經(4)

清朝的神經中樞比明代更為,雖然皇帝周圍不一定有宦官弄權,卻一定有皇室成員加上滿族官員與漢官共同組成的內廷。甚至於六部,也由滿員和漢員兩個班子共同管理部務。這種從上到下一條鞭到底的二元體制,卻是過去的王朝未有過的制度,也代表了征服者牢牢掌握每一個層次的權力。清代的地方官員從省級到縣級,每一級都有不同資格的文官,代表不同的力量,有的是皇親國戚,有的是滿洲旗人,也有的是皇帝自己的私人奴隸(包衣),摻雜着科舉出身的儒生和保舉出身的吏員。這個非常複雜的地方官員群體,回饋信息的管道也非常複雜。因此,中央接收到的訊息,在中央不同的部門就會有不同的意義。在“康雍乾”時代,滿洲人本身的團結性和對滿洲文化的認同感,還使得中央系統至少有一定的一致性;在“康雍乾”以後,滿洲人的一致性在漢化過程中逐漸淡化,中央神經系統已經不能有效地處理問題,政府的效率近於癱瘓。

今天讀小說的人,常常稱“康雍乾”為盛世,其實所謂盛世只是敗壞的開始。這三個皇帝統治的時期已經將中國的資源揮霍凈盡,滿族自己的八旗也已敗壞,而以募兵編成的綠營始終不是一個有效的軍事組織。儒生代表儒家思想,如前所說,在明代已經是集權的工具;清代以征服者無情的壓制和有意的收買,使儒生成為政權工具,連帶使得儒家思想僵化。一個僵化的文化系統,一個逐漸癱瘓的政府權力結構,清政府已不能夠有自我調節的功能,當然也就不能適當地處理忽然面臨的壓力。單單比較康熙、乾隆兩朝的情形,就可以看出端倪。康熙能有力量征服蒙古、取得西藏,也相當有效地征服了新疆;但是乾隆一代號為極盛,卻花了很大力量才取得大小金川和台灣。於是在嘉慶以後,清政府不再能有效地處理“川楚教亂”@①;而道光以後,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太平天國的戰事,使中國開始了將近兩個世紀的厄運。

清朝這一個看上去很興旺的大帝國,其實有一半以上的歲月,是走向衰退,而不是穩定地維持一個大國的聲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明清:最專制的中樞神經(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