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清:最專制的中樞神經(2)

第六章 明清:最專制的中樞神經(2)

思想控制鞏固皇權

明代科舉以考核舉子對儒家經典的掌握程度為主,但是朱元璋最討厭孟子,認為孟子“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讎”的觀念不利於君主。因此,明代科舉所用的四書五經是挑選過的簡本,刪除了許多不利於皇權的章節。經典的解釋,也以朱子的註疏為主,以保證綱常不變。這樣子選取的舉子,當然都是今天所謂的“乖乖牌”,對皇帝只有效忠,不敢懷疑。儒家思想的僵化,可能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以至於王陽明想要重新解釋儒家,卻不能與官學的系統對抗。清代完全承襲明代的科舉制度,也承襲了明代對儒家思想的僵化控制。本來是以人性為主,強調人格也強調公平正義,具有革命性的儒家,從此以後成為統治者的工具。這一印象一直延續到“五四”,儒家一直被人看做維護官家權威的思想系統,真是冤枉了孔子、孟子。因此,明代的官員論志氣和操守,都是順從多於抗議,直到明代晚季東林黨興起,才有儒生站起來反抗政府。可是進入清代,又一次打擊了儒生的反抗精神。

明代的兵制,一方面承襲了唐代的府兵制,另外一方面也承襲了遼金元征服王朝的駐防制度。設立的衛所遍及全國,在邊境為國防需要,在要地是為了牢牢地控制住地方。這些衛所,都有世襲的軍官和兵士,在一定的地點,政府划給他們土地讓他們自己耕種,養活自己。到了戰爭的時候,從各地衛所抽調軍人,再從中央都督府派遣將領,統帥各處調來的衛所單位。這樣子的兵制,將不專兵,國家也不需要另外支付養兵的費用,但仔細審查其精神,明代的衛所制度還是為了防範軍人起來奪取政權的危險。

因此,不論是文官制度、考試製度還是兵制,明代的設計都是為了鞏固皇權,不容許其他的力量來挑戰政府的權力。在中國歷史上,明代和繼承明制的清代,都可說是幾千年政權演化到最強大、最集中的時期。皇帝牢牢地掌握住了國家機器,不管文臣武將,都沒人可以從皇帝手上奪下權力,可是皇帝權力卻淪落到宦官手中。明代開國以來,有三個能幹的皇帝:太祖、成祖和成祖的孫子宣宗(成祖的兒子身體太胖了,做了三個月皇帝@就死了)。論宰相,在明初有三楊①號為賢相,其實也只是稱職而已,並沒有太大的作為。萬曆朝的張居正是個能幹人,可他的權力是通過宦官挾皇帝以號令,他本身就是一個利用政權體制的人,掌握了一輩子的權力。

明代儒生的風氣,各位可以從《儒林外史》看到一些諷刺的故事,一個本來有崇高理想的儒家系統,在明代變成了伺候皇帝的工具。宋明理學強調君臣倫理,也強調內在道德修養,但是士子對於真正的經世濟民的方法,卻沒有學習的機會,更沒有發展的可能。於是,“平日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王”,他們讀書讀得迂腐,對於百姓的生活、國家的安危,反而使不上氣力。今天我國重新把孔子搬上枱面,我希望不要又一次糟蹋了儒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明清:最專制的中樞神經(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