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服王朝與胡漢雙軌制(5)

第三章 征服王朝與胡漢雙軌制(5)

唐代的對外貿易十分活躍,陸路有許多說粟特②語的商人經過絲綢之路往返販賣,他們也有不少在中國落戶生根。唐政府對他們的管理方式是委派他們自己選舉的“薩寶”管理內部事務,有點像今天外國僑民的領事官,只不過是他們自己選舉的領袖而已。這種處理外朝事務的方式,從唐朝一直延續到清朝。同樣地,經由海道出入中國的海商,大多數是阿拉伯人或猶太人,唐政府也是讓他們的宗教領袖管理這些居住在中國的大批外商人戶。這些制度又一次說明了一國多制的管理形態和傳統的天下國家相當不同。

貴族社會的終結

唐朝的覆亡,是個漫長的過程。自從“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就沒有安定過,不過唐朝真正走向滅亡,應當是唐末的大規模農民戰爭導致的。在“黃巢之亂”前後,發生過不止一次的大規模農民戰爭及農民叛亂,通常是因為農民活不下去了。唐末的氣候並不寒冷,照說不應該有過不下日子的情形,也只能是因為課稅太重,而政府上層不了解民情,百姓實在沒法忍受的時候,才會鋌而走險起來造反。前面我們講到漢朝統治結構的中央神經系統和末梢神經的對應關係,唐朝雖然已經有了科舉制,吸收了大批民間的才智之士進入政府,但是唐朝終究還是一個貴族統治的社會。《二十四史》只有唐史部分有所謂的《宰相世系表》,這說明唐朝政府的上層是由一小群貴族長期壟斷的,那些來自民間的科舉進士,其中不少也是@貴族的子弟。更何況,科舉出身的寒士很難真正進入決策階層。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地方官員在迴避本籍的制度下都是外來者,對地方情形並不了解,而且又經常更換職務。因此,漢代地方官員可以承擔的回饋信息的職能,在唐朝並不能實現。於是,小亂變成大亂,大亂連續不斷,那麼龐大輝煌的朝代,也就在農民的鋤頭和鐮刀下,分裂成許多小國。

唐朝的制度並不是一條鞭到底的中央集權,對於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治理方法,甚至於不同的容忍方式。同時,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在唐初似乎是統一了,但是實質上“南北朝”的劃分並沒有完全消失,“安史之亂”以後,雖然南北都在一個政府的法理統治之下,但南北之間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其實相當不同。這個南北的差異,在中國的後世歷史上延續不斷,只是程度的強弱不同而已。我們一直以唐代和漢代相比,我個人曾經說過,漢代厚重,唐代宏大,“厚重”可以說是充實的一塊,“宏大”卻是鬆弛的一片,漢唐的發展,終究是不一樣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征服王朝與胡漢雙軌制(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