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漢帝國的擴張與崩潰(2)
漢代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續,《史記》和《漢書》都很坦白地承認這一點。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上,漢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設計了一套相當清楚的察舉制,將過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選拔方式,落實為定期由地方官員選擇當地優秀的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實習種種政務,然後再派到各處去工作。這樣一個察舉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斷地有人力資源的流轉,把地方的訊息無時不經過這些實習人員帶到中央。這套訊息傳遞系統至少在西漢大半的時間裏面,能為中央的種種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使這麼龐大的帝國基本上能夠穩定地運作。
西漢的崩潰,也是由於大規模的內亂。那是因為王莽這個書獃子,他並沒有理解漢代設計這套訊息內饋系統的功能,以為只要中央不斷地下命令,就可以將一個設計好的“新政”,落實成儒家思想嚮往的理想國家。有人以為王莽是一個空想的社會主義者,其實不然,他至多是一個以皇帝身份來撫育子民的帝王。王莽得到皇位並不合法,所以他和擁護他的人發動或製造大規模的輿論,以此來支持他的政權。由於輿論是經過製造的,中央從此不能得到真實的回饋訊息。王莽的種種措施,調動了許多資源,使得天下騷然,許多農民脫產投入變亂,而政府的反應既不恰當也不夠快。於是,王莽接手的一個龐大的漢帝國,就因為大規模的民變而瓦解了。
西漢帝國的擴張策略
從西漢的對外關係來看,中國最大的挑戰者是草原上的匈奴,這個部落集團可說是歷史上罕見的游牧帝國。匈奴騎兵部隊來去如風的速度,使得漢代的長城沿線必須處處設防,這是以少擊多的戰略。漢代費盡心思要制伏匈奴,最後是以取得良馬馬種,訓練了可以跟匈奴對抗的騎兵部隊才最終取勝。霍去病號稱驃騎將軍,他所採用的戰略就是以快速行動的馬隊千里奔襲,深入匈奴腹地,再由衛青統領大量的步兵部隊,沿着長城各路並進,從而一舉把匈奴打垮。
中原和匈奴的戰爭,基本上是用大量的資源來抵消匈奴靈活機動的戰略。從那以後,中國北方的戰爭都是依靠錢糧和補給取勝,這種戰略也會造成資源的大量消耗。如果因此引發內部資源不足而發生民變,王朝也許就會@垮台。西漢的勝利,就是因為內部的資源可以用到相當緊張的地步,而政府能夠隨時應變,才不至於蹈秦代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