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昌當皇帝為何沒有稱“朕”?(3)
張邦昌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讓人們體諒^H小說到他的苦衷和無奈。然而,文武百官和各地軍民卻不買他的賬,賣國求榮的罵聲和此起彼伏的反抗,讓張邦昌如臨大敵,如履薄冰。再者,靖康之難並沒有讓大宋王朝的大旗完全倒下。當時,康王趙構領兵在外,眾望所歸,元祐皇后倖免於內,位尊身貴,對宋朝感情頗深的臣民更是希望趙宋政權能夠在趙構和元祐皇后的聯手下重新振作起來。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四月五日,內外交困的張邦昌“冊元祐皇后曰宋太后,入御延福宮”,請求元祐皇後主持大局。四月十一日,元祐皇后正式垂簾聽政,張邦昌退位,存活了33天的“大楚”政權宣告結束。
從哪裏開始,從哪裏結束。張邦昌退位后,仍以太宰身份處理政務,並將在位期間所有赦文全部追回,將所有官員一概廢黜。不久,張邦昌派人將傳國玉璽和皇袍送到趙構手中,勸趙構登基。接着,張邦昌又親自趕到趙構軍營“伏地慟哭請死”,趙構“撫慰之”(《宋史》),免其死罪。趙構稱帝后,任命張邦昌為太保、奉節度使、同安郡王,可以參決大事。不久,趙構又升張邦昌為太傅,位列三公。趙構之所以如此厚待張邦昌,筆者認為有三個原因:其一,張邦昌曾與趙構一起入過金營,有患難之情;其二,張邦昌主動放棄“大楚”皇位,有認罪表現;其三,張邦昌將漂亮的義女獻給趙構,趙構很滿意,不忍心慢待張邦昌。
然而,張邦昌退位后的安定日子並沒有多久。宰相李綱對張邦昌再次擔任新職極為不滿,力主徹底清算張邦昌賣國求榮、助紂為虐的罪惡行徑,朝中檢舉張邦昌罪行的奏章絡繹不絕,甚至有人告發張邦昌在皇宮玷污宮人。在這種情況下,建炎元年(1127)六月,趙構下令將張邦昌流放到潭州(今湖南長沙),“責降昭化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宋史》)。
張邦昌被流放后,金人以張邦昌被廢為借口,再次出兵攻伐南宋疆土,這更加激起了南宋軍民對張邦昌的憤怒,紛紛要求趙構嚴懲張邦昌。九月,趙構下旨賜死張邦昌。接到詔書後,張邦昌“徘徊退避,不忍自盡”。使臣一再催促,張邦昌在嘆息聲中,自縊而死,終年47。當過一個多月的皇帝,成為張邦昌一生的污點。張姓家族公開宣佈將張邦昌逐出張氏家族,《宋史》乾脆將其划入《叛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