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國考
本書中的大食國,其實就是把在唐代所稱的大食國,來了一個時空的挪移,搬到了魏晉,其實所挪得時間呢,也不過百餘年,應該不算過於離譜。
下面是大食國的一些基本情況,希望諸位看官心中有數:
大食,漢代稱條枝,唐代稱大食,實即波斯語Tajik之音譯,即後日所謂阿拉伯是也。大食國創始人名默罕默德(Mahammed),四十歲時,思創新教,嘗日夜往麥加附近希拉山(Hirame),殫精竭思,求解救靈魂之術。嘗在山上,見一人影,以為即天使格白利爾(Garbiel)之影也。彼嘗遇猶太人及基督教徒,頗受其影響,因是自創一神新教以代替阿拉伯舊有之多神教,后稱為伊斯蘭教。其要義即順天命、愛人類,以求世界之和平,中國又稱為回教。后乃起兵,削平阿拉伯半島。默罕默德死後,其勢力更盛。後分裂為三:向東發展者破波斯,南侵印度,東與大唐、吐蕃為敵,奄有亞洲西部,在公元七五五年,默罕默德後裔阿拔斯族逐翁米亞族,建阿拔斯朝,都於亞洲之報達,稱黑衣大食(即東大食),後為蒙古所滅;翁米亞族出奔西班牙,佔有比利牛斯半島,建立翁米亞朝,都於哥爾多華,稱白衣大食(即西大食),後為西班牙所滅;立國於北非一帶之阿拉伯人,稱綠衣大食。三國統制者均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語言,其居民亦紛紛改信回教,因此造成了所謂回教世界,為中古時代工商業最發達之地區。而阿拉伯商人更梯山航海,到處活動,東至中國,西至歐洲,競以經濟繁榮為目標,而締造出輝煌之回教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