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七分軍事 三分政治

第六章 七分軍事 三分政治

西暖閣的宴會無疑是團結的宴會,勝利的宴會,雙方皆大歡喜。

崇禎和王承恩的小命暫時保住了,在失去價值之前,李自成還會禮敬有加。至於抗清大業,畢竟李自成現在的態度比歷史上原來的態度重視多了,如果這樣提醒還沒有一點起色,那李自成就實在是扶不起的阿斗。

第二天,還是在武英殿西暖閣,李自成召集了大順朝進京第一次御前會議。到會的除了昨天陪宴的牛金星和宋獻策李岩外,還有劉宗敏、李過、顧君恩(註:排名不分先後)。

在牛金星介紹了昨天晚宴的情況后,劉宗敏當即表示祝賀:

“這個崇禎,要是肯禪讓,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一來成就了陛下仁義,二來剩下的明朝官兵就更好收服了。我看嘛,這是大好事!臣賀喜陛下!”

聽了這話李自成大喜,劉宗敏說話舉足輕重,他開口支持一切就好辦得多。

“捷軒所言不錯,禪讓對我們大順大有好處,可以早日匡定天下。各位意見如何?”李自成自從破了北京,特別是和崇禎喝了一場酒後,說話用詞都有了一些講究,彷彿不講究一點,便不合乎帝王身份。

牛金星馬屁從不落人之後,馬上說道:“陛下實乃天命所歸,據臣所知,崇禎向來執拗,今天肯禪讓,想必是對陛下真心佩服所致。他不是個糊塗人,明白如今這個天下只有英明神武的陛下才可以做得了天下共主,崇禎自己毫不知兵,與陛下相比相差不止以道里計。當今天下大亂,唯有陛下這樣的英主才能威服天下,澄清宇內。故,臣為陛下賀!為大順賀!”

李自成聽各式各樣馬屁聽得多了,這種諛辭聽起來毫無反感,反而覺得一日不聽便頗不舒服。李自成眼光一轉,望向宋獻策。宋獻策隨即起身說道:“臣以為禪讓之事確為可賀,禪讓彰顯天命所歸,實為三代以來的美談。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以禪讓而登上大寶,天下可傳檄而定。同時就算有人另立朱家宗室子弟為大明之君,也不過是‘偽明’而已,不能與正朔相提並論。只是崇禎所說的清兵威脅和吳三桂的招撫兩大難題,皆是至關重要。洪承疇既然甘心為滿清賣命,清兵必定會乘機大舉南下,而我大順在北京和畿輔地區根基未穩,我軍來北京的兵力也不過數萬,應及早調兵遣將。至於吳三桂的招撫則應給出優容條件,不使其倒向滿清。請陛下聖斷!”

其實所謂“三代”之間的禪讓神話大有值得斟酌之處。堯禪位給舜,舜又禪位給禹,史家誰也沒見過,但是史家就敢拍腦袋把堯舜禹的權力交接寫成了光榮退休主動讓賢的橋段。後世一幫好事者則直指其謬,指出所謂禪讓的真相不外乎這樣那樣手段的搶班奪權。至於三代以後的禪讓,假得連受禪讓者自己都不相信,什麼傳為美談純屬扯蛋。當然禪讓這種做法再怎麼的也體現了權力交接的文明進步,向來是受到文人們褒揚的。

李自成點頭,然後轉向李岩:“林泉,昨日你也在座,你的意見如何?”。

李岩站起身,一揖到地,對李自成說道:“微臣昨日酒後輾轉難眠,想了一個晚上。微臣認為禪讓固然為好事,但局勢仍不樂觀。崇禎所言不虛,微臣以為哪怕禪讓之後也難以避免兩線作戰。禪讓者,固然為正朔,原本觀望騎牆者由此將會附我大順那是不假,但是愚忠大明者或者別有野心者決不會就此承認我大順為正朔。微臣以為,左良玉、高傑之流必然會繼續與我為敵,張獻忠也決不會輕易歸服。若是再加上吳三桂降清,則我軍不只是兩面受敵,可以說是四面受敵。其中清兵無疑是勁敵,吳三桂也不可輕視。其他方面雖然不足為慮,但畢竟會牽制我軍兵力。而且我大順朝接收各地地方政權,也必然需要分兵。如此則難以集中兵力全力抗清。而我軍若不集中兵力,想要一舉擊敗清兵恐非易事。況且北京及京畿地區皆為平原,適於騎兵作戰。清兵皆為騎兵,若其不勝可以遠遁,但若我軍不敵,則大軍面對騎兵,因為無險可守,恐難以從容脫身。故此微臣反覆思量,有一大膽想法,只是此議唐突,微臣唯恐陛下聞之震怒。”

“林泉不必過分小心,只管道來。孤不會見怪。”李自成勾起興趣,自然要一聞端詳。

“微臣認為禪讓應該暫緩,陛下不妨等到大局初定再行舉行禪讓登基之禮。而目下,仍可以尊崇禎為帝。我們依然以大明為正朔,改年號為大順。陛下可受封為秦王,任丞相、天下兵馬大元帥,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此一來,名正言順,崇禎仍是大明皇帝,吳三桂等仍是大明臣子,降清亦即背明,順我則是忠明,則我軍可得更多助力,又少了諸多牽制。待我軍逐步分化瓦解收服各處明軍之後,再與清軍決戰,一戰而勝之,此時大局已定,再行禪讓登基,是為穩妥之舉。微臣此策乃是由崇禎所言‘一半軍事,一半政治’啟發而來,只是改作了‘七分政治,三分軍事。’。微臣認為在軍事上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應該慎之又慎。如果能夠以政治手段達到目的,應該儘可能優先採用政治手段,此乃微臣的一點微末見識。大膽悖逆之處,請陛下恕罪!”

這時候《三國演義》已經風行,說書的把這個名著普及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李自成劉宗敏對“挾天子以令諸侯”豈有不知之理。傳說滿清從上到下就是參閱這本書打仗,甚至滿清一眾將領人人都誇《三國演義》好使,比《孫子兵法》強多了。而“七分政治,三分軍事”本是後世蔣介石的智囊——號稱有“王佐之才”的楊永泰提出來對付紅軍的,這下被李岩提前近三百年提出,可見李岩的才具也是“王佐之才”級別的。

聽了李岩的話,李自成倒是覺得頗有道理,縱橫辟闔的政治伎倆他在書中讀的多了,自己在起義之後更是沒少用各種政治手腕,曾經把張獻忠羅汝才輩玩得團團轉。至於早坐晚坐皇帝這個位子,反正崇禎控制在自己手中,這個位子跑也跑不掉。早坐晚坐不打緊,關鍵是安安穩穩永遠坐下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李自成不僅沒有生氣,反倒露出了笑意。崇禎要是知道這幫人在這裏商量,要把他繼續按在皇位上不讓下來,不知道作何感想!

顧君恩聽了之後,覺得大是有理。當初是他力主李自成進攻北京,但是現在崇禎所推演的局勢發展,只要稍有理智的人都會認為絕非空穴來風。要說其他人害怕李自成還猶有可能,要說洪承疇畏懼李自成那會讓人笑掉大牙。他是心思玲瓏之人,如今一聽這些推演,自是冷汗直冒,自己原來的計劃顯然過於理想化,清兵是不會跟李自成客氣的!自己之前光想着攻破北京天下便可傳檄而定的好事了,也許現在彌補還來得及,否則百死莫贖。於是起身說道:“陛下,微臣認為李岩所說有理。想明太祖當初在他人紛紛稱王之際,採納‘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之策,韜光養晦,避免樹大招風,才終於在後來取得天下。微臣認為這韜光養晦之策可資借鑒。對天下而言,只須聲稱兵發北京乃是為了兵諫,目的只是清君側,促使上下一心,合天下之兵,平遼掃北。如此,足可收聚天下民心。”

牛金星心中大不以為然,眼光瞧了瞧劉宗敏,只見劉宗敏臉色愈來愈黑,心中有了計較,起身說道:“微臣認為此議不可。昨晚崇禎的表現,想必當時在座的都看到了,崇禎雖是為我所擒,然則在宴席之間侃侃而談,絕不可小視。臣不知其心,卻可斷定此人絕非池中物,所想不是我等所能測度。臣擔心其雄心猶在,大明朝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而天下不乏投機之徒,臣恐若我等仍尊其為帝,此事萬一為陰謀者所乘,則反而貽害無窮。英宗復辟,便是前車之鑒,陛下不可不察也!”。牛金星說及這個英宗復辟的故事,李自成不由得臉色一變。

一邊說一邊看李自成臉色,見其愈來愈凝重,一看有了效果,便不多言。

劉宗敏舒了一口氣,這時看時機來了,便發起話來:“林泉有些書獃子氣了。依我看,應該是‘七分軍事,三分政治’才對,什麼事都得靠拳頭硬。陛下不登基,手下的老弟兄可要失望了。讓我拜那個一敗再敗只剩下一張嘴皮子的崇禎,我可不願意。至於清兵,我看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大順軍縱橫天下,什麼樣的對手沒見過,只須打起精神,調集兵馬,清兵要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定叫他討不了好去。”

李自成初時聽了李岩、顧君恩之言,覺得韜光養晦、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謀確有可取之處。但牛金星的話讓人怵然驚心,崇禎看起來並不是省油的燈,一不小心反而着了他卧薪嘗膽、韜光養晦的道兒,自己的韜光隱晦反而被崇禎的韜光隱晦玩了,那玩笑就開大了。再說在自己已經稱帝的情況下,要讓一幫出生入死的陝西兄弟去拜手下敗將崇禎也覺得諸般不妥。回過來想李岩、顧君恩所言也有道理,一時猶豫不決。

李過見各說各理,也起身說道:“臣不懂得計謀,但是臣認為軍心為重。如果陛下稱帝不登基,反尊崇禎為帝,臣恐軍心不穩。”

宋獻策一看這種情形,知道李岩的建議多半難以採納。李岩的建議好固然是好,但李自成不是曹操,朱由檢不是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件技術活,操作難度太大,搞得不好反而弄巧成拙。因此起身說道:“林泉之議,依微臣所見,‘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總體策略是可取的,至於暫緩禪讓臣認為則不必,禪位大禮還是應該儘快舉行。臣贊成‘在軍事上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應該慎之又慎。能夠以政治手段達到目的,應該優先採用政治手段。’,也就是說,對付目前的亂局,我們能夠不訴諸武力而能用非武力手段解決的,要盡一切可能避免訴諸武力。具體而言,對韃子,唯有針鋒相對動用武力,當然輔以計謀那是另一回事。而對於吳三桂、左良玉等,甚至張獻忠,盡量用各種手段和策略讓其歸附,或者短時間不與我為敵,從而使我大順軍能集中兵力解除清兵威脅。這樣看來,崇禎是一顆重要的棋子,陛下要下活整盤大棋,不妨給崇禎一些實惠。”

李自成一看,議來議去,就是這些東西了。於是總結陳詞:“孤聽了諸位愛卿所言,受益匪淺。孤以為,捷軒提的‘七分軍事,三分政治’不錯。打鐵還要自身硬,首先是我們不怕韃子,韃子敢來,我們就敢打!從今日起,調兵遣將,準備打一場硬仗。其次善待崇禎,全力招撫吳三桂。林泉把崇禎禪位的消息散佈出去,以收天下人心。就這樣定了。”李自成心裏說,到底軍事政治哪邊三分哪邊七分,還不是說三分就三分,說七分就七分。

“皇上英明。”底下齊聲一片。

劉宗敏一聽李自成贊成他的“七分軍事,三分政治”,心中大悅,也不管這是不是真的是那麼回事。猛然想起在西安原已計議好的追贓助餉一事,便道:“啟稟皇上,大軍進京已經兩日,崇禎宮中沒有搜得什麼銀兩,這個皇帝也太窮了。臣以為追贓助餉應該立即開始。否則軍心不穩。再說,沒有錢糧,憑什麼打退清兵!”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李自成哪能不懂!心想崇禎真窮啊,這麼窮還好意思當天子!當即回答:“那捷軒你就安排吧,按照當初計議定的辦。李過協助捷軒追贓助餉,注意別鬧的過於人心惶惶。”

宋獻策和李岩心裏總覺得這時候在北京追贓助餉殊為不妥,追贓助餉一搞,北京官紳被逼之下,只怕原來主張的“七分政治”恐怕連“三分政治”的效果也不會有了。可是沒錢,沒錢屁都不是,更不要說準備大戰。大順軍的錢一向就是這樣追贓助餉追來的,否則李自成“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什麼喝什麼!兩個人想張嘴,想想終究還是打住。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總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總裁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七分軍事 三分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