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暗算”歐洲(2)
一些新馬爾薩斯主義學者則認為,人口過剩和飢餓是戰爭的真正原因。當國家可以養活規模可觀的人口,並在一種相對靜態、事實上停止大的革新步伐的社會秩序基礎上。然而這是一種陷阱。當最不可能發生的小事情出錯時,那個陷阱之門就“啪”的一聲打開了,沒有外部的資源可以利用,人均收入未見增長,而國家資產總額事實上在下降,大量的人口失業,貧富矛盾尖銳對立,整個國家都處於一種虛弱的狀態中,戰爭就消無聲息地來了……
1929年的歷史上最著名的經濟大崩潰即是最先從美國開始,最後引發了歐洲各國間的戰爭,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戰爭中,歐洲各國損失慘重,失去了自工業革命以來所享受到的戰爭紅利及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而美國卻大發橫財,成為全球頭號強國至今+激情小說。
“歐洲的災難”,就是“美國的機會”,這是外交史學家塞繆爾?弗拉格?比米斯(SamulesFlaggBemis)在《平尼克條約——對歐洲災難和美國機會的研究》一書中的主題。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歐洲地緣政治內部的破碎是美國取代歐洲成為霸權的重要原因,湯因比曾論述過一個“挑戰”的模式,環境的挑戰不能太過分,過分的挑戰會把國家壓垮,產生不了文明;挑戰過弱也不行,不利文明的發展。湯因比看到,文明死亡的根本原因是自殺而不是謀殺。一種文明的衰落首要的情況是,優秀的少數人喪失了本來應該有的創造力,而多數人則隨之撤回了模仿行為。
農業經濟時代最稀缺的資源是耕地,而當工業之後,土地開始貶值,工業品開始升值,國與國之間對土地的爭奪轉變為對經濟的爭奪,於是戰爭的主題基本上圍繞着經濟。兩次世界大戰都與經濟相關聯,當世界大戰結束時,各強權利益分配規則也就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