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暗算”歐洲(5)
二戰前的地緣政治特點是歐洲一直打壓美國,而在二戰之後美國翻了身,根本原因是美國對歐洲的心臟地帶即東歐做了“動作”,即在二戰中將東歐給了蘇聯並以此壓縮歐洲的地緣政治空間。丘吉爾所說的“鐵幕”事實上是美國與蘇聯一起拉起的,其目的是為了擠壓歐洲。而當時的丘吉爾還想像着在地中海方向開闢第二戰線,試圖阻擋蘇聯紅軍進入東歐。而在羅斯福、馬歇爾等人面前,丘吉爾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嘲弄外,在利益什麼也得不到。為挽回在二戰中所失去的利益,19+激情小說46年3月5日,丘吉爾訪美期間曾發表著名的鐵幕演說,唆使美國對付蘇聯。“美國此刻正高踞於世界權力的頂峰。對美國民主來說,這是一個莊嚴的時刻……”,“從波羅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在這條線的後面,坐落着中歐和東歐古國的都城。……所有這些名城及其居民無一不處在蘇聯的勢力範圍之內,不僅以這種或那種形式屈服於蘇聯的勢力影響,而且還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對於戰後軍事強大,對意識形態具有宗教性格的美國人來說,這個演講是有效果的。
美國人自己也並不甘落後,在丘吉爾之前即1946年2月22日,任駐蘇聯代辦的美國智囊喬治?凱南按捺不住,在莫斯科給美國國務院拍了一個以字數多著稱的電報,這就是著名的“長電”。喬治?凱南對於蘇聯問題了如指掌。喬治?凱南認為俄羅斯接觸到經濟上發達的西方,懼怕這個地域上更有力量、更高度有組織的社會。俄羅斯認為沒有與美國妥協的可能性,所以要消滅美國賴以生存的傳統生活方式及國際上的權威以換來自身的安全。鑒於此,喬治?凱南認為美國與蘇聯是敵非友,對蘇聯一定要實施“孤立”與“遏制”政策。此後以“長電”為標誌的遏制政策,驅趕着美國走上與蘇聯的冷戰。美國通過不斷製造蘇聯正在增加軍備的恐慌,不斷增強其核威懾能力,並與蘇聯進行軍備競賽,獲得絕對的核優勢。在核武器方面,美國擁有了威力相當於1500顆投於廣島的原子彈的核當量,足以將世界上各大城市毀滅兩遍。另外,美國在當時還擁有洲際彈道導彈、核潛艇導彈、海外陸基導彈,及1700架可抵達蘇聯的轟炸機,300架可攜帶原子武器的艦載攻擊型轟炸機,1000架可以攜帶原子彈的陸基超音速攻擊機,而美火公司的利潤成倍增長,就業與工資的增加則足以使相當數量的美國人依賴軍工企業為生。
歐洲唆使美國擔起“世界主義”的重任。美國先將雅爾塔體制中的關鍵支柱蘇聯打倒,但事與願違。美國不僅沒有收穫蘇聯所留下的雅爾塔利益,反而被歐洲慫恿着繼續進行擴張,科索沃戰爭是美國在歐洲打的一場未經聯合國授權對一個主權國家的戰爭。在打響科索沃戰爭之前,美國攻打南聯盟的理由是進行人道主義干預。因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歐洲媒體宣稱:米洛舍維奇領導的南聯盟政權在科索沃屠殺了9萬阿族人。而事後據調查這完全是一個謠言,但是當謠言澄清之後,美國早已打垮了南聯盟。
科索沃戰爭結束后,歐洲隨即收回了在二戰後失去的東歐地緣政治紅利。而正是由於羅斯福的有意識安排,美國與蘇聯分享戰後紅利近半個世紀;而蘇聯解體之後,美國便被“對全球事務的支配”的重任拖住了。蘇聯解體及科索沃戰爭對歐洲的地緣政治起到了重大影響,使其版圖恢復到二戰前大歐洲的水平,整個東歐已融入並依附於西歐,隨之而來必是歐洲力量的增強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