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星座——一百零八人物(下)

一百零八星座——一百零八人物(下)

083.地妖星——徐志摩

徐志摩的詩歌以其輕靈的風格一直很受青年的喜愛,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熱播更把其風流才子的形象傳遍了千家萬戶。他生活優裕,愛好交遊,身邊美眉如雲。但或許天才都是短命的罷,“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他墜機身亡時只不過三十五歲。

徐志摩是個理想化的詩人,他把愛,美與自由視為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從新月社成立起,他就和聞一多一起追求詩歌的藝術美,推動中國白話詩向格律化發展。他注意借鑒中國古典詩歌的精華,結合現代新詩自由發揮的長處,寫出來的詩既自由洒脫又有很強的音樂感。

“我想開放我寬闊的粗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蠻的大膽的駭人的新歌”,徐志摩的詩中並沒有太多深刻的思想,他不想做說教者,也不想故作深沉狀。他只想自由自在的歌唱,讓靈魂在理想的天空飛翔,“想飛就滿天飛”。當他渴望一個有着青草,鮮花,美麗的走獸與飛鳥的理想世界在現實根本就無法實現時,他也曾有過苦悶與掙扎,“誰說人生有自由/今天的希望變成明天的悵惘”,胡適說他就像易卜生筆下的那個理想主義者“抱着他的理想,在人間處處碰釘子,碰的焦頭爛額,失敗而死”。

但是在他的詩中並沒有太多的沉悶與壓抑。其詩委婉柔麗,更多的是一種淡淡的感傷,恍如一股輕煙在空中裊裊地徘徊,又彷彿心靈的喃喃自語。他不想影響別人,但你讀了他的詩卻很容易陷入他的情緒中。

084.地幽星——冰心

冰心是主張“愛”的,“萬物的母親彼此互愛着,萬物的子弟彼此互愛着,同情互助中,這載着眾生的大地,便不住地紆徐前進”。她猶如一個基督教傳教士,喚醒沉睡在人們心底下的愛心,不同的是她用的是筆。

冰心是在中學時代形成自己的“愛”的哲學觀的,那時她深受基督教教義的影響。然而她最初的作品卻是描寫社會問題的小說,描述她對那個時代的失望與迷茫。或許正是這種迷茫中,她感到了自己的渺小,看到了處於社會底層平民的無助,她渴望有一種力量能夠給予她希望。而對一個善良的女子來說,這種力量無異是蘊藏在人們內心的愛。愛這片土地,愛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當弱小的冰心發現只有用自己的文字才能讓大多數的人知道愛的存在時,她便不斷地寫,寫她的哀傷,寫她的希望,寫她對處於困境中的人們的鼓勵與祝福。她清麗而真誠的文字不斷地飛向人們,不斷地感動着人心。

而更讓人們感動的是她對孩子的關愛。從一九二三年的《寄小讀者》,到一九五八年的《再寄小讀者》,再到一九七八年的《三寄小讀者》,冰心用充滿愛心的文字帶給廣大孩子們各種知識,帶給他們希望,帶給他們溫暖,宛若一位慈愛的母親。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極樂的應許/我要至誠地求着/我在母親的懷裏/母親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如此溫情的文字彷彿一陣春風,吹過人們枯萎的心樹,綻放愛的花朵。

085.地伏星——孫犁

“可是在黑夜,一覺醒來,我就想: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孫犁在《荷花澱》中這樣飽含深情的寫着。而對於我們,孫犁那優美的文字就如那天上的星星,在我們生命的天空中閃着燦爛的光輝。

寫作曾是孫犁青年時的夢想。在他中學畢業后,由於家境不好,無法讓其繼續學業。父親曾想讓他考公務員,拿個鐵飯碗就好了。可是他卻懷着寫作的夢想跑到北京,埋頭寫稿到處投稿,可採用的很少,無法讓他足以維持生活。他只好又回到白洋淀地區找了份小學教師的工作,暫時把夢想放下。他在白洋淀地區的這些日子,其美麗的風光陶醉了他,也給了他創作的源泉。一九三八年他參加革命,進行抗日宣傳工作。那個時候,他終於可以發揮他的寫作特長,寫了大量的文章。後來他長期在晉察冀邊區搞文字工作,在生活與工作當中,他一步一步提高着創作能力,完成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也圓了青年時的夢想。

086.地僻星——趙樹理

一直都很喜歡趙樹理的小說,不但因為其小說調子輕鬆,幽默風趣,更因為他對農村生活的熟悉和對農民生存狀況的關注,以及他小說里散發出來的那股清新的田野氣息。

趙樹理也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少時因家貧也曾經親自參加農業勞動,受到過地主官僚的壓榨剝削。在其父親的影響下,他喜歡上了民間藝術,經常去看地方戲曲表演,混在民間藝術表演者中間學到了不少東西,對他以後創作有很大幫助。這種經歷也使得他深深地了解了農民的疾苦。他小學畢業后還擔任過一陣時間的小學教師。後來到長沙讀書,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響,思想有了很大轉變,開始了寫小說。並且還積极參与各種學生運動,后因為此被學校開除。一九二九年還被地方軍閥當局當作危險分子逮捕入獄。出來后,他闖蕩了幾年江湖,做過很多工作,四處奔波,嘗盡了生活的艱辛。他想必須要有所改變,所以他參加了革命組織。在農民中間進行抗日文化宣傳,這期間他創作了不少讓農民喜聞樂見的通俗性作品。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結婚》是在一九四三年創作的,那些時間是他創作的黃金時期,長期的積累使他有了源源不斷的創作動力,他想把自己的所經歷所思考的都寫出來,這樣他馬不停蹄地寫出了《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等名作。即使到了建國后,已名滿天下的他仍然重新返回到山西農村生活,也創作了《三里灣》等作品,可惜文革的爆發,讓他中斷了夢想。

087.地空星——林語堂

林語堂生於一基督教家庭,中學時代也是在教會學校渡過的,這養成他一種比較平和的心態,連對敵人攻擊也要講究“費厄潑賴”,結果挨魯迅先生痛罵了一頓。

但林語堂曾經也是魯迅先生的戰友,他們一同並肩戰鬥過。在語絲期間,他經常參與寫稿,批評時政,抨擊軍閥統治的黑暗,支持進步學生運動,那時他頗有一股初生牛犢之勢。後來到上海創辦了《論語》,提倡起寫“幽默閑適”的小品來,講究性靈創作,文字上主張“語錄體”,這與當時正紅火的革命文學形成了一種對立,自然受到了包括魯迅先生在內的眾多渴望建立一個全新中國的進步作家的批評,批評他這種言調麻醉了人們的心靈,間接幫助了黑暗當局粉刷太平。

但是魯迅先生並沒有把林語堂當敵人,他也是站在朋友的立足點來批評的。畢竟林語堂也是一個有中國心的文人。當小日本入侵中國時,他也是力主抗戰的,並和其他作家聯合了起來,呼籲國民起來抗擊侵略者。況且林語堂主張的那種幽默並不是那低層次的逗樂,而是一種閑適洒脫的人生觀。林語堂一直提倡人生在世就要充分享受生活樂趣,把生活過得有藝術一點,並認為中國人的哲學就是“愉快哲學”。為此,他寫了很多關於遊戲休閑,評茶談鬼之類的生活小品,其文知識面很廣,頗有情趣,內里又有一種返樸歸真,悲天憫人的襟懷。

088.地孤星——張恨水

第一次接觸張恨水是從他的小說《啼笑姻緣》開始的,那時還在讀中學,在圖/b_m57.htm"target=_blank>金粉世家》的熱播,則充分說明了其作品的魅力。

張恨水生於一舊式官僚之家,從小受良好的傳統啟蒙教育。其八歲時就對古/b_fi.htm"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的諷刺手法和西洋小說的心理描寫,這奠定了他以後創作的基調。十六歲時父親過世經濟來源中斷,他被迫停止學業。後來嘗試着向雜誌投了幾篇小說,受到主編回信鼓勵,他堅定了寫作的信心。

張恨水的成名作是《春明外史》,讓他聲名大震的卻是《金粉世家》,這部長達百萬字的小說一旦刊出即引起了轟動,一時洛陽紙貴。而《啼笑姻緣》則是他的創作生涯的高峰,這部小說在當時就多次被改編為電影和戲劇,據傳還有二間電影公司為了爭其電影權而大打出手,鬧上了法庭。張恨水是個名符其實的高產作家,他一生創作的作品多達三千多萬字,單單中長篇小說就有一百一十部之多,實在是讓人咋舌。

89.地全星——夏衍

夏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其報告文學《包身工》,面黃肌瘦的“蘆柴棒”那個印象一直在我腦子揮之不去。由此可見其這篇報告文學是多麼的成功,有人說它是中國報告文學的典範之作。但是報告文學只不過是夏衍的副業,他的主業是戲劇。

夏衍從小家貧,父親又過世得早。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在小學畢業后就進了作坊做學徒工,或許這種親身經歷才使得他對童工的生存環境十分關注,才有了幾十年後《包身工》的誕生。原先他也不是學文學創作的,而是學電機的。在日留學期間接觸到民主革命思想,為宣傳民主思想才改去學文學創作的。不過他卻因參加革命被小日本驅逐回了祖國。

090.地短星——戴望舒

思想,故我是蝴蝶”,戴望舒就像一隻思想着的蝴蝶,扇着詩歌的翅膀在夢想的花園裏起舞。他畢生都在尋找一棵適合自己停靠的花樹,而始終沒有尋覓得到。

戴望舒的青少年是在西子湖畔的一條青石板小巷中渡過的,煙雨朦朧的人間天堂溫潤着他的詩意。一九三二年他赴法留學,法國象徵派詩人波德萊爾等人的詩學理論又給了他創作的養分。他借鑒象徵派詩歌為中國現代新詩開創了一種散文化的詩歌語言,“以意象象徵化的手段來表達感覺與情緒的天地”,這種全新的抒情原則樹立了其詩嫵媚而幽美的風格。

其詩並不想表達太多的什麼深刻思想,也不想記載什麼時代風雲,它只描寫詩人自己的夢想和靈魂的獨白。從《雨巷》開始,詩人就把自己內心深處穩秘的靈魂坦露在詩中,你可以感受得到他的迷茫與哀傷。但他並不像其他詩人那樣盡情渲泄自己的情緒,他始終小心翼翼地用朦朧的意象來編織自己的故事。他雖然強調形式自由,不講究詩句整齊與押韻,卻一樣注意細節,反對粗糙。他精心組織詩句,製造一種回蕩的旋律與流暢的節奏,葉聖陶說他為中國新詩音節“開闢了一個新紀元”。

戴望舒的作品並不是很多,但每一首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人們依然把他當作現代最好的詩人之一。“那天上的花園已荒蕪到怎樣了?”這隻蝴蝶的哀傷讓人心碎,因為我們自己也有着同樣的哀傷。

091.地角星——艾青

艾青像個歌者,無論是悲傷還是歡樂,無論是希望還是絕望,他的歌聲通過他飽含感情的詩飛向人們,“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是深愛着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的,即使是因為政治原因讓他停止歌唱二十幾年,他仍然保持着一顆歌唱的心,他依然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畢竟無論黑夜多麼漫長,都是無法阻擋“夜鶯的歌唱”的。

艾青的詩歌以感情真摯來感染人,語言並不追求華麗,樸素自然,自由地把詩人所感受到的世界表達給人們,從而引起人們的思索與回味。

092.地囚星——沙汀

現在網絡上都市題材的小說創作很流行,人們熱衷於把某個城市的名字貼上自己的小說題目以顯示自己的品味,而漠視了養着中國絕大部分人口的農村。對於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我是持保留意見的。我很欣賞我們的前人,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小說創作者們,他們對農村社會的關注和對鄉土生活的描繪在當時掀起了一陣鄉土文學的風潮,而沙汀就是其中傑出的一員。

沙汀小時曾跟隨其親戚在四川各農村和小鎮之間來回奔波,飽嘗了地方軍閥盤剝的苦頭,也親眼目睹了農民在軍閥的壓榨下困苦不堪的生活,這對少年沙汀影響很大。一九二九年他到上海尋找出路,接觸到了當時方興未艾的小說創作風潮,各種創作方式讓他獲益非淺。而給他印象最深的是魯迅先生那真實反映現實生活和對人物形象刻畫入微的創作理念。他開始寫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寫自己所熟悉的人物。而一九三二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就是這種嘗試的結果。

漫,也無法阻擋其思考的步伐。

093.地藏星——王蒙

王蒙最近又出了一部新書《青狐》,描述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可以是緊追時下女**望描寫小說的潮流。一些媒體也拿這個話題炒作一番“王蒙在接近七十歲的時候書寫女性的身體和**”。王蒙就是這樣敢於實驗的作家,其作品屢有新意出現,值得關注。

其在五十年代發表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後來因各種原因很少發表作品,到了一九七九才重新復出文壇,並開始致力於小說創作的革新。他借用西方的描寫手法,改變小說的結構,以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為目標,反映處於時代潮流衝擊下的人們躁動不安的精神狀態。他不再像以往那樣平鋪直敘,而是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描寫,以繁雜多變的詞彙挑戰人們的視覺神經,也從中揭示了現實世界和人們內心的那種極端複雜極度矛盾的狀態。

094.地平星——田漢

“你的一生就是從誘惑到誘惑去的路嗎?”是誰誘惑田漢走上了戲劇創作這條路的呢?是其自己天才的抒情靈魂罷。看他的劇本,就像讀一首詩,詩意而感人,尤其是其早期的作品。

田漢早年受五四新思潮的影響,積极參加愛國運動,參與少年中國學會。在日本留學期間又參加了為藝術而藝術的創造社,后以創作劇本為主,牽頭組建了南國社。這時期他受國外象徵主義思想影響較大,沉迷於“為藝術而藝術”,創作了很多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劇本。

“我孤鴻似的鼓着殘翼飛翔,想覓一個地方將我的傷痕休養。但人間哪有那種地方,哪有那種地方?”我看見如詩人般輕歌的田漢在遠方徘徊,手上沒有南方的大珠,身邊沒有調皮的美瑛……

095.地損星——丁玲

“我總願意有那麼一個人能了解我清清楚楚。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愛,那些體貼做什麼?”曾經小資的丁玲對愛情的要求竟如此的完美,即使是現在,恐怕也是難尋的。

丁玲有一個好媽媽,敢於反對舊傳統中不合理的部分,並把這種民主思想灌輸給了丁玲。丁玲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也積極嚮往自由,渴望男女平等,她甚至跟隨母姓,摒棄了舊傳統中隨父姓的習慣。她十八歲就離家遠道上海學習新的東西,十九歲就闖蕩北京尋找實現夢想的途徑。這樣一個有點叛逆的新女子的繡球也只有青年革命者胡也頻敢接罷。後來胡也頻的犧牲則使她認識到在那個動蕩的社會裏,即使是愛情也是沒有保障的,這讓她成了一個反對舊勢力的革命者。這正如她在《在醫院中》所寫的那樣:“新的生活雖要開始,然而還有新的荊棘。人是在艱苦中生長的。”從一個長期生活在城市悠閑生活中的小資女子到一個在窮鄉僻壤間奔波的革命者,這種蛻變不僅是艱苦的也是痛苦的,但丁玲卻挺了過來,還能在間隙中創作了不少好作品。

096.地奴星——周作人

周作人是主張“以真為主,美即在其中”的,我一直在想,那什麼才是真呢?是不是盡情渲泄嫉惡如仇,還是平平淡淡與世無爭才是真?如果是後者,那麼周作人做到了,他的散文如水般平淡。看他的文章,那股恬適淡泊的情緒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你的內心深處,銷蝕了你**的稜角。

但是周作人並不是生來如此,其在五四初期,曾經也是一名充滿**的敢於炮轟舊勢力堡壘的戰士。他在與復古派論爭,“女師大事件”和“三一八慘案”等事件中,都是站在魯迅先生一邊,與他並肩戰鬥的。“四一二”政變后,他也曾寫過《傳單抄本》等文章抗議當局對人民群從的屠殺。但其懦弱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可能有魯迅先生那樣絕對不妥協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精神,在現實面前,他退縮了,他想躲開時世的風雨雷電,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圖個逍遙安穩。

097.地察星——賈平凹

聽說《廢都》解禁了,包括網絡在內的媒體又着實興奮了一陣,畢竟又多一個題材可以炒作了。賈平凹就有這樣的能耐,自從七十年代以《滿月兒》一舉成名后,他一直處於小說界的潮頭。不過我卻是不喜歡《廢都》的,嫌其做作,我寧願走進商州去,吃一頓包穀糊湯,聽幾個關於狼的故事。

一直極喜歡賈平凹筆下的西北農村,自然而神秘。秦腔的豪邁震撼,古堡的原始野性,商州的純樸民風,在賈平凹近乎白描的文字中娓娓道來,貼切而又傳神,彷彿活靈活現的地道的陝北農民就在我們的周圍忙碌着。他用提煉過的西北土語向我們講述着一個個西北鄉村神話似的故事,講述那裏的民風民俗,講述原始與野性和現實生活方式的衝突。

098.地惡星——李敖

首先,不要把李敖和魯迅先生放在一起談論。雖然李敖也和魯迅先生一樣嘻笑怒罵皆成文章,但李敖還達不到先生那樣的深度。他太過於狂妄,“中國五百年來和五十年來,寫作白話文前三名:李敖,李敖,李敖”,如此狂妄使他容易得意忘形,眼光容易被遮住,而不像先生那樣榮辱不為所動,深邃的目光直刺到人的骨子裏去。

099.地丑星——北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這兩句詩曾經深深地震撼着我,讓我常在內心審問自己的靈魂,我該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上?也正是通過這兩句詩,我知道了北島這個名字。

曾經做過工人的北島緣何會走上詩人這條路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其那些閃爍着人性光輝的詩篇曾經照亮了不少青年空虛的內心。在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詩歌已經變成了政治的附屬品,只懂得以單調的口號以討時代的歡心,這時候,一批不甘心沉淪的年青詩人以他們獨立而叛逆的聲音刺破了黑夜的帷幕,掀起了一場朦朧詩運動,而北島就是其中優秀的一個。

100.地數星——張天翼

張天翼從小就隨着父親到處跑,很早就接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後來又曾做過小職員,教員和記者等多種職業,見識過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社會知識面十分廣闊,為以後的創作積累了大量的一手資料。他在一九二九發表了其成名作《三天半的夢》,得到過魯迅先生的建議。魯迅先生是很欣賞他的寫作方式的,除了不斷的寫信去鼓勵和肯定他之外,還向外國友人推薦其作品。

魯迅先生的鼓勵使張天翼的信心大增,他不斷的寫作。在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八年十年間,他就出版了十二個中短篇小說集和四五部長篇小說,此外還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童話作品。雖然作品數量如此眾多,但質量還是有保證的。他摒棄了當時“革命加戀愛”的公式化創作傾向,堅持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尋找創作素材,作品中有很多人物的原型“甚至多半還是所謂親故的”。他擅長以幽默誇張的筆法,捕捉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的某些細節給以漫畫化,從而營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

101.地陰星——舒婷

舒婷這個名字是和她那首《致橡樹》在一起讓我認識的,“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清麗的詩句和她那獨立而獨特的愛情觀曾經如此的鏗鏘有聲,衝破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還留戀着政治情結的文化禁區。

舒婷也曾做過下鄉知青,但全民口號化的政治環境並沒有禁錮得住她獨立的思維,在七十年代朦朧詩運動中她是南方的代表詩人。她以一個女子柔弱的身軀堅持自己所站的位置,以自己充滿浪漫情懷的詩句表達着個人對愛情對人性以及對命運的思考,“難道飛翔的靈魂/將終身監禁在自由的門檻”

102.地刑星——古龍

“只要你的心未死,明月就在你心裏。”這樣溫情而富於哲理的文字在古龍的小說中比比皆是,他彷彿那個歷經滄桑卻仍然渴望溫暖的傅紅雪,從遠方蹣跚歸來。

古龍少年時就很喜愛看古今各種武俠小說和西方文學作品,西方哲學思想給他影響很大。他一開始也寫過比較傳統化的如《武林外史》之類的武俠小說,但後來借鑒西方文學某些表現手法,不再長篇累牘的描寫打鬥場面了,而是通過簡潔的對話,詩意的語言,精鍊的心理描寫,來達到刻畫人性的目的。

古龍的小說注意表現個性化的價值,尤其把友情奉為至高。陸小鳳和花滿樓,葉開和傅紅雪,風四娘和沈璧君,在他的小說里有着太多的例子了,閃着友情的光輝。在現實中,古龍也是重義的人,有很多的朋友,他也很願意幫助朋友。

103.地壯星——海子

一想起海子,仍然忍不住想要嘆息。這樣一個天才,緣何那麼早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呢?畢竟,生命是可貴的。雖然現實中有着太多的不如意,我也理解他那種看透世情的孤獨的寂寞,但是無論怎麼說都請不要那麼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況且在他的生命里還有詩歌。

104.地劣星——瓊瑤

最初接觸到瓊瑤的作品是電視上,那時我還在讀小學。電視上熱播瓊瑤阿姨的《幾度夕陽紅》,一到晚上就有幾乎半條村子裏的人圍在村東頭小賣店的彩電周圍(那時村裏有電視機的不多,有彩電的更少)。大夥為劇情的進展而入迷,店裏零食也銷了不少。這樣的盛事是少不了我的,坐在最前排的肯定有我。在我記憶中,在那個時候《幾度夕陽紅》比《射鵰英雄傳》更能吸引我。

105.地健星——三毛

“如果選擇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三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我一直極力反對這種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行為,但是如果自己的生命都無法自己掌握,存在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在失去至愛之後,愛好幻想的三毛早已不是她自己的三毛了,而是為讀者而活的三毛罷,她創作的動力也已趨於停頓。如今,她的人已經走得很遠了,但她那充滿靈性的文字卻仍然在我們面前眨着着調皮的眼睛。,把她的歡喜哀傷和我們一起分享分擔。

106.地耗星——穆旦

穆旦是誰?這個問題你要是在五年前問我,我會告訴我不知道。在中國文學史中關於他的描寫恐怕你很難找得到,這有點悲哀,因為它抹殺了一個很優秀詩人對中國現代詩歌所做出的貢獻。現在我可以告訴你,穆旦是一個現代詩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詩人。

有人說,穆旦是“中國現代詩最遙遠的探險者,最傑出的實驗者與最有力的推動者”,這固然有點誇張,但其堅持獨立的詩歌創作和對西方優秀詩歌的介紹確實對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的。尤其是在中國現代詩歌受到政治與低級趣味的強烈誘惑時,有着陷入口號化與庸俗化泥淖的危險,他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挺身而出,用鏗鏘的聲調堅持純潔詩歌的創作,從而給中國詩歌帶來“革命性的震蕩”。

107.地賊星——余秋雨

在九十年代,余秋雨因其所謂的文化大散文被很多人罵得體無完膚,很多矛頭直指向其引用資料的不嚴謹不精確上面去。雖然如此,我們仍然不得不佩服其眼光的獨到和對歷史對文化思考的深沉。

余秋雨曾說“苦學半輩子,能有幾頁孤燈殘墨敢於拿到眾目睽睽之下晾曬?”,可見其是有自知之明的。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是聰明的人,余秋雨絕對是個聰明人。他在農村長大卻滿腹詩書,八歲時就能為鄉親們寫信讀信和記賬了。他不但文章寫得好,在藝術理論研究方面也頗有成就。他那種融歷史沉澱和現代意識於一體的文化散文,把人生底蘊、生命意義和美麗的大自然統一了起來,的確給人一種別樣的感受,讀完仍饒有餘味。

其實從他參與什麼“千禧之旅”,頻頻出去出擊大眾媒體的行為來說,他早已不止是一個作家而成了一個文化傳播者了。傳播文化固然是好事,但也要尊重歷史。如何賦予古老的文化更新的內涵?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余秋雨說“我無法不老,但我還有可能年輕”,我拭目以待

108.地狗星——王朔

說實話,我是很喜歡王朔小說的。他那種直白式的有些頹廢的近乎痞子口語的文字讓看慣了道貌岸然居高臨下像說教者口吻的所謂正統文學的我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自在。你說他叛逆也好不正經也好不入流也好,但你不得不承認這鳥人的作品裏面確實有點東西,那就是真實。

王朔說“有些知識分子在生活中總要教育人,這種想教育所有人的姿態我極為反感”,他的小說正是在努力避免這種狀況,他只想把自己所感知的世界敘述出來,並不想做說教者,所以他的作品很少有什麼所謂教育意義的大團圓結尾。但他的作品卻讓我們知道了他對周圍事物的思考,像《過把癮就死》的對婚姻的思考,《千萬別把我當人》對中國人生存狀態的思考等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畫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畫境
上一章下一章

一百零八星座——一百零八人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