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孫承宗(1563——1638)字稚繩,號愷陽,河北高陽人,萬曆32年考中進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曾任翰林院編修、詹事府諭德、中允等職。泰昌元年起任明熹宗日講官,天啟元年任禮部右侍郎兼理詹事府併兼管經筵,天啟二年任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在明軍屢敗之後,自請赴山海關督師。在關近四年,功勛卓著,令努爾哈赤節節退縮,卻受魏忠賢閹黨排擠去職。崇禎元年,后金繞過山海關殺進長城,北京危急。孫承宗以原官起用保衛京師,指揮援軍,追還潰將,收復四鎮,再建奇勛。卻又因權臣謗讒而罷官。崇禎十一年,后金軍又一次入關擄掠,進攻高陽。還鄉養老的孫承宗率領全家奮起抵抗,城破被執,壯烈犧牲,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贈太師,謚文正。主要著作有《督師奏議》、《督師全書》、《車營百八扣答說合集》、《古今中官志》、《高陽縣誌》、《高陽集》等。
鹿善繼(1576—1636)字伯順,號江村漁隱。河北定興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任兵部職方主事時,隨孫承宗赴山海關督師,為軍前贊畫。孫承宗被排擠去職,亦請辭歸里。崇禎元年重新起用,任太常寺卿。后因病辭歸,收徒講學。崇禎九年,清軍入寇,鹿善繼從故里江村趕到定興縣城,指揮守城作戰,英勇犧牲,謚號忠節。主要著作有《認真草》、《無欲齋詩抄》、《鹿太常集》等。
茅元儀(1594—1640)字止生,號石民,別號東海書生、東海波臣、夢閣主人、肆言戍老等。浙江歸安(今吳興)人。出身官宦世家,書香門第。祖父茅坤、父親茅國縉、叔父茅維、堂兄茅瑞徵等俱當時名士。茅元儀少年聰敏,性好讀書。稍長,交遊學者,歷練才幹。二十八歲,寫成軍事百科全書式巨著《武備志》,為孫承宗所賞識。后赴山海關隨孫承宗督師,任幕中贊畫。在建立車營、推廣火器、籌建水師等方面多有建樹。后因直言忤璫,得罪削籍。顛沛京畿江南之間。崇禎二年孫承宗起家陛見后,又一次追隨孫承宗贊畫建功。崇禎三年署大將軍印,以翰林院待詔在覺華島督領水師。卻又被權臣參劾誣陷,獲罪入獄。此後歷盡坎坷,或遠戍福建,或閑住京畿,或流浪江南。又參與平定海寇立功免罪。鹿善繼、孫承宗遇難后,茅元儀對時局絕望,於崇禎十三年早夜呼憤,縱酒而卒,時年四十七歲。茅元儀著述極豐,除洋洋一百八十萬言的《武備志》外,尚有詩詞幾千首、歷史筆記近四十種,編輯整理他人作品數千卷,可惜大多被禁毀失散。
杜應芳山西忻州人,舉人出身。曾任高陽縣令,在孫承宗協助下在高陽治水卓有成效。后升任順天府通判。在孫承宗決計出關督師后,即要求隨同赴關。任武庫主事,負責軍馬錢糧。在孫承宗解職后,亦辭歸。孫承宗第二次督師時,又再次隨同出關,任軍中贊畫。著有《后督師記略》。
孫奇逢(1584—1675)字啟泰,舉人,河北容城人。孫承宗、鹿善繼的密友。一生不仕,潛心治學。后成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與黃宗羲、李顒並稱三大儒。晚年避亂到河南夏峰,故世稱夏峰先生。曾補訂《孫文正公年譜》。主要著作有《理學宗傳》、《夏峰先生集》等。
馬世龍字蒼淵,或蒼元,寧夏人。行武出身,通文墨,善丹青,曾任薊鎮中協總兵官。孫承宗在山海關督師時,拜為大帥,統領關內外軍馬。因得到孫承宗信任,招致閹黨權臣誣陷下獄。直到后金薄京、承宗起用后才出獄,總理各地勤王兵馬,任西路軍總指揮。在孫承宗指揮下護衛京師、收復四鎮建功。后因病辭官。崇禎八年再被召用,戍守寧夏,屢建戰功,威震賀蘭山。次年病逝。
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又字完素、自如,號翁台,廣東東莞人,生於廣西藤縣。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曾任福建邵武知縣,以邊才自許。天啟二年破格提拔為兵部職方主事。時孫承宗兼攝兵部尚書,派袁崇煥以山東按察史僉事赴山海關任監軍。他反對經略王在晉在八里舖築重關,主張進守寧遠。孫承宗出關閱視,支持了袁崇煥的意見。在孫承宗赴關督師期間,袁崇煥深得器重,被任命為寧前道,與滿桂一起駐守寧遠。孫承宗離關后,他拒不執行經略高第的撤軍命令,與滿桂、趙率教等一起,取得了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兩次重大勝利。卻被魏忠賢排擠去職。崇禎即位后,重新起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督師山海關,向崇禎皇帝許諾五年復遼。但不到半年,皇太極繞開關寧防線,借道蒙古殺入長城,進逼京師。袁崇煥急忙率師從關外赴京勤王,在廣安門外與皇太極大戰獲勝。不久,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竟將袁崇煥逮捕下獄,后寸磔冤死。
滿桂宣化人,蒙古族。行武出身。性粗魯,善騎射,通番語,多斬獲。不好聲色,善於帶兵。曾任石塘路游擊、喜峰口參將。為孫承宗所喜愛,擢為副總兵、督師府中軍。孫承宗決定進守寧遠后,命滿桂率兵駐守,以袁崇煥為監軍。后取得寧遠、寧錦兩次大捷,升總兵。因與袁崇煥不恰,調任宣府總兵官。在京師危急時,率宣、大兵赴京勤王,在德勝門大戰負傷。在袁崇煥下獄后,總理天下勤王兵馬。后又與后金兵血戰永定門,力竭犧牲。
趙率教榆林衛人,行武出身。曾任遼東巡撫袁應泰中軍。瀋陽陷落後敗逃。后又自首要求立功贖罪,棄舊淬新。在屯田安民、驅逐西部和保衛寧錦戰鬥中屢建功勛。深得孫承宗和袁崇煥信任,被擢為山海關總兵官。后金兵入關后,急率精兵星夜勤王,在遵化附近與后金主力血戰,壯烈犧牲殉國。
祖大壽遼寧鐵嶺人,原為廣寧巡撫王化貞中軍。率軍與努爾哈赤戰於平陽橋,大潰。逃至覺華島,收容殘軍。經御史方震孺說項入關。后隨孫承宗築寧遠,守覺華。袁崇煥任督師后,為袁崇煥所倚重為副將。袁崇煥被逮捕后,率勤王遼軍主力東潰,又被孫承宗曉喻大義追還。帶領遼軍主力守雄關、恢四鎮,功勛卓著。崇禎四年在大凌河被皇太極圍困,葯盡糧絕,遂詐降后金,以作內應為由隻身赴錦州,繼續抗金。崇禎十四年,祖大壽再次被皇太極圍困於錦州,在援軍被擊潰、解圍無望的情況下,最終獻城降清。
何可綱字承渠,遼寧人,明總兵官,孫承宗愛將之一。在祖大壽被困大凌河時,不贊成祖大壽詐降,自殺殉難。
周文郁字止菴,孫承宗第二次督師時曾為贊畫,后升為大將。
祖大弼遼寧鐵嶺人,祖大壽弟,異常驍勇。作戰時喜歡呼喝吶喊,綽號“祖二瘋子”。
秦良玉四川石砫女土司,著名女將,多次率領土兵援遼、平叛、勤王,戰功赫赫,被朝廷封為總兵官、二品誥命夫人。
劉興祚遼寧開原人,原為努爾哈赤養子,被孫承宗策反率眾兄弟歸明,后英勇作戰犧牲。
楊三遼寧義州人,義民領袖。
孫敬宗孫承宗的三哥,兵部職方司員外郎。
王棉孫承宗夫人,賢淑聰慧,生五子,萬曆四十六年病逝。
馬錦孫承宗續弦,原為王棉侍女,王棉生前扶正。與孫承宗同時就義。
孫銓孫承宗長子,舉人,補山東高苑縣令。曾捐俸買磚築高陽城。孫承宗就義后回鄉守孝,不久病逝。著有《孫文正公年譜》。
孫鉁孫承宗次子,舉人,監生。急公好義,熱心助人,人稱“高陽公子”。為保衛高陽城戰死。
孫鈐孫承宗三子,先於承宗病逝。
孫鋡孫承宗四子,舉人,為保衛高陽城戰死。
孫鑰孫承宗五子,能詩文,為保衛高陽城戰死。
孫鈰孫承宗六子,為保衛高陽城戰死。
孫鎬孫承宗七子,為保衛高陽城戰死。
南州孫承宗家僕,為保衛高陽城戰死
候果孫承宗家僕。
朱翊鈞即明神宗,年號萬曆,十歲即位,在位四十八年。
朱常洛即明光宗,年號泰昌,明神宗長子,在位僅二十九天,史稱一月天子。
朱由校即明熹宗,年號天啟,明光宗長子,十六歲即位,在位七年。文盲,愛好木工,堪稱木匠皇帝。
朱由檢即明思宗,亦稱毅宗,年號崇禎,又稱作莊烈帝,明光宗第五子。十七歲即位,在位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朱由檢自縊於萬歲山(煤山)。
張嫣即懿安皇后,字祖娥,小字寶珠,熹宗皇帝朱由校的皇后,河南祥符人,李自成攻破北京后自縊殉節。
葉向高福建福清人,內閣大學士,首輔。
劉一燝江西南昌人,內閣大學士。
韓爌山西蒲州人,內閣大學士。
成基命河北大名人,內閣大學士。
揚漣湖北應山人,官至左副都御史,天啟六君子之一。
左光斗安徽桐城人,官至左僉都御史,天啟六君子之一。
魏大中浙江嘉善人,天啟六君子之一。
高攀龍江蘇無錫人,官至左都御史,天啟七君子之一。
周順昌江蘇吳縣人,官至吏部侍郎,天啟七君子之一。
李應升江蘇江陰人,天啟七君子之一。
**星河北高邑人,官至吏部尚書,與鄒元標、顧憲成並稱東林三君。
鄒元標江西吉水人,官至左都御史,東林黨首領之一。
馮從吾陝西長安人,孫承宗同僚密友。
鍾羽正山東青州人,孫承宗同僚密友。
徐光啟上海人,孫承宗同僚密友。
方震孺安徽桐城人,御史。
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江蘇常熟人,孫承宗門生。明末文壇泰斗,一生仕途坎坷,娶名妓柳如是為愛妾。明亡后降清,又秘密從事反清復明活動,兩次被捕又放出,八十三歲病死。一生著述極豐,有《初學集》、《有學集》、《列朝詩集》等,著作多被清朝禁毀。
傅宗龍字仲論,雲南昆明人,孫承宗門生。官至兵部尚書,后被農民軍俘殺於河南項城。
李國普河北高陽人,內閣大學士。
楊鎬遼東經略。萬曆四十七年四路喪師,兵敗薩爾滸。
袁應泰陝西鳳翔人,遼東巡撫。因天啟元年失陷遼瀋自殺殉難。
熊廷弼字飛百,湖北江夏人,進士出身,諳熟邊事。兩度任遼東經略。因與巡撫王化貞意見不和,招致天啟二年廣寧潰敗。后被殺,傳首九邊。
王化貞遼東巡撫,進士出身,天啟二年廣寧潰敗的主要責任人。
王在晉遼東經略,進士出身,主張在八里鋪修築重關,被孫承宗否定。改南京吏部尚書,崇禎時返京任兵部尚書。
閻鳴泰遼東巡撫。
張鳳翼遼東巡撫。崇禎年間進兵部尚書。
俞安性遼東巡撫。
邱禾嘉遼東巡撫。
王象乾山東新城人,隆慶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
毛文龍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佔據皮島,為東江總兵。
魏忠賢河北肅寧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為客魏閹黨集團首領。
客印月河北定興人,熹宗皇帝的保姆。魏忠賢的“菜戶”,封奉聖夫人。
顧秉謙江蘇崑山人,內閣首輔,閹黨集團重要成員。
魏廣微河南南樂人,內閣大學士,閹黨集團重要成員。
馮銓河北諑州人,萬曆進士,天啟中,投靠魏忠賢,晉陞為內閣大學士。清軍入關后投降,任禮部尚書弘文院大學士。
王體乾天啟年間司禮監秉筆掌印太監,投靠魏忠賢,為閹黨重要成員。
李永貞天啟年間司禮監秉筆太監,投靠魏忠賢,為閹黨重要成員。
崔呈秀薊州人,萬曆進士,投靠魏忠賢,為魏忠賢養子。官至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閹黨覆滅后,自縊身死。娶妓女蕭靈犀,蕭亦自殺。
許顯純河北定興人,魏忠賢死黨,掌鎮撫司,著名酷吏。
努爾哈赤即清太祖,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后金政權的創立者。
皇太極即清太宗,努爾哈赤第八子,公元1636年改國號為清,稱皇帝。
范文程明生員,萬曆四十六年撫順城陷后被俘投降努爾哈赤,遂逐漸成為後金軍師,歷仕清初四朝,官至大學士、太傅兼太子太師。
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封睿親王。清順治初年為攝政王。
孔有德遼寧遼陽人,以登州參軍率軍援遼,行至吳橋叛變,作亂山東,后渡海降金,封恭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