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集樞輔蒙冤7-8
7孫家瓜園
[孫承宗正在自家的瓜園的看瓜窩棚下面與鄉親們聊天,一群孩子在旁邊吃瓜,孫鑰急急忙忙地跑過來。
孫鑰:爹,您快回家,有皇差來了,說要您接聖旨。
孫承宗:幾個人?
孫鑰:仨人,說是直接從北京來的。
鄉親:孫老爺又要到北京去當官了吧!
孫承宗:走吧,回去看看。(告別鄉親們,起身朝家走)
孫鑰:爹又要重新起用了?
孫承宗:誰知道呢。
[孫承宗回到家,三名皇差正在客廳喝茶。
孫承宗:上差辛苦。
皇差:是孫閣老嗎?
孫承宗:在下孫承宗。
皇差:孫承宗接旨!
孫承宗:(撩衣跪倒,聽宣聖旨)臣接旨。
皇差: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孫承宗偏任貪將,致壞東事,姑念國體不議。賞功銀三十萬金,着據實回奏。欽此。
孫承宗:臣領旨謝恩!(接過聖旨,站起。請皇差入座,上茶)
皇差:孫閣老不必客氣。
孫承宗:二位上差可是行人司的。
其中一人:正是。(指着另一位)這是我們的張司正。
孫承宗:(迷惑不解)敢問張大人,皇上的聖旨的來由,能夠賜教一二么?
張司正:閣老知道,行人司職責,只是傳達詔旨。今日閣老動問,小臣卻不隱瞞。誰讓小臣歷來敬仰閣老的為人哪!據小臣所知,近日朝中,紛紛要求閣老復出。正在此時,卻有兵部尚書王在晉上疏皇上,說“樞輔還朝,改臣南樞,馬世龍登壇授劍,率意胡行,變亂成法,兵無不虛,餉無不耗,將無不貪。”結果是“竭海內之力以供餉,功既無成,財復大匱。柳河之敗,止存兵五萬八千。即如樞輔疏以十二萬,此六萬二千之兵,歸於何有?非失機陷陣,即虛籍掛糧。”緊接着,兵科給事中錢允鯨彈劾閻鳴泰,說“閻鳴泰與馬世龍、劉詔為同心一氣之人,誑惑督師孫承宗,孫承宗信任閻鳴泰、馬世龍、逐王在晉。”還說“孫承宗離關,三十萬金皇賞作何開銷,全無交待。”皇上見了這兩份奏章,覺得事情嚴重,山海關兵數是五萬八千,還是十一萬七千,這事他倒清楚。但是三十萬皇賞竟然不知去向,倘若屬實,那還了得!所以就有了這篇聖旨。據小臣看來,是有人害怕閣老復出、阻泥閣老再仕啊。
孫承宗:不僅如此啊,聖旨言詞,是“偏任貪將,致壞東事”。老夫罪過不輕!老夫不得不要為自己辨辨冤屈了。
張司正:是啊,這年頭,該說的話,就得說,不能只讓嘴長在人家身上啊。
8乾清宮
[崇禎皇帝召見刑部尚書喬允升,詢問核查孫承宗賬目的事。
朱由檢:朕收到舊輔孫承宗的回奏,把三十萬賞金,連同其他錢糧數目收支開銷一一列出,正項錢糧,雜項錢糧,收、支、存,都有確數。他在回奏中說,
(讀)“關門經用,收支有人,解驗有人,成造領用有人。俱道臣與撫臣議妥,方以及臣。臣止憑文批答,即一錢出入俱關眾目,決不得有一人一事可私者。”
朕還收到孫承宗的另一份奏章,講他如何被推薦入閣攝樞,如何出京閱示關門,如何督師選將練兵。他說:“臣在詞林十九年,從未談兵。偶值東江交訌,卿寺高攀龍、鍾羽正、馮從吾各疏特薦,天啟二年遂以臣入內閣,又命臣暫掌兵部。......今見在數百里封疆,誰為恢復?臣歸而寧遠之捷,其利器堅城,謀臣良將,誰所置?臣入政府百餘日,在邊四年,內掌樞部,出督關門,雖有微勞,臣未敢受一恩一蔭,臣何嘗妄為尊大?仗乞皇上念臣四年受事,竭力馳驅,釋黃閣之從容,當危邊之險阻,蓋出一片忠誼肝腸,而方脫逆網,又遭指斥,敕下閣部九卿科道,查臣四年行事,及諸臣出處始末,據實奏聞。臣有一毫欺罔,甘願重誅,以為人臣任事不忠之戒。”看來王在晉的說法不確呀!你查的結果怎樣啊?
喬允升:臣奉旨核查孫承宗一案,首先提審關在刑部大牢裏的馬世龍,再三審問,馬世龍一口咬定三十萬皇賞收支分明,無論是樞輔孫承宗還是自己都清白可鑒,沒有一錢銀子的貪占。馬世龍被捕入京后,確實也求人找過魏忠賢,那時魏忠賢大權獨掌,找魏忠賢是為了說明柳河之敗的真相,並不是要賣身投靠。至於柳河之敗,馬世龍承認自己有過失,但主要目的是為了接回鹽場遼民,並不是中了劉伯漒的詭計,此戰雖有損失,但亦有戰果。儘管損失大一些,也只是四百餘騎,決非王在晉所說的六萬多人。臣斟酌再三,覺得不但孫承宗無罪,馬世龍也難說有罪。
朱由檢:還有誰了解情況?
喬允升:臣又請鹿善繼到京,向鹿善繼了解情況。鹿善繼回答得更乾脆。說孫承宗大公大忠,功績卓著,錢糧度支,筆筆清楚,三十萬皇賞無交待之說,純屬誣謗。至於馬世龍,是有功有過但無罪。鹿善繼說,孫閣老釋黃閣之從容,當危邊之險阻,建立了卓著功勛,遭愛魏閹迫害,客魏覆亡,本該重新起用,委以重任。如今反而遭受無端指斥,真是天大的不公。其所以會這樣,是王在晉欺皇上不了解真相,挾私報怨。
朱由檢:別人可還有證據?
喬允升:鹿善繼建議說,孫閣老再辟遼西,氣吞遼東,是支持袁崇煥的建議,是依靠馬世龍操持,四年之間,無一事不從此二人手中經過。袁督師現在關上,何不向他了解情況呢?
朱由檢:是啊。問問袁崇煥不就都清楚了嗎?
喬允升:袁督師那裏,臣已經寫過信去了。
朱由檢:這就好,袁崇煥有了回信,功罪自可明白了。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