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碰瓷”
?沒有理會老龔的後悔跟懊惱,以及別人的眼紅,楊帆繼續他的尋寶之旅,看了兩個小攤,均沒有現真正的古董。
他可以肯定,自己的精神的確變好了很多。換成昨天,多少會有點腦子暈,但現在還沒什麼不良狀況。
因為將注意力放在兩邊的小攤,沒有看路,不小心就撞了一個人。
“嘭!”
一聲脆響,徹底讓楊帆回過神來,心裏暗道:糟糕!
他一看,情況很嚴重。只見一個跟他差不多年紀的青年,一臉怒氣,地上全是碎片,是一個瓷器。
人家那衣着,楊帆就猜測是個富裕公子,手上拿的東西恐怕不簡單吧?
“小子,怎麼看路的?”周文滔火冒三丈。
這件寶貝是他遊盪整個上午的成果,幾十萬買回來的,誰知道捧在手上還沒有十分鐘,就變成一堆碎片,他都想撕碎眼前這小子了。
當然,責任也不全是楊帆一方,剛才他也沒看路,不然就不會生這樣的悲劇。不過,現在他火氣大盛,管不了那麼多,怎麼看都覺得楊帆不順眼。
不知不覺,周圍凝聚了不少看熱鬧的人,指指點點。
“對不起,真對不起!”楊帆連忙道歉,然後蹲下來,仔細看了眼那些碎片,忽然臉色有點怪異起來。
“一句對不起就行啦?知不知道,我找這件壽禮一個上午了。他媽的!後天就要用的。算了算了,你賠八十萬好了。”
忽然想到也有自己一點責任,周文滔略微冷靜下來,他也不是那種不講道理、無敵囂張的富二代、官二代。
這情形,大家不想冒出一個念頭:碰瓷。
碰瓷,屬京城方言,泛指一些投機取巧,敲詐勒索的行為。例如故意和機動車輛相撞,騙取賠償。
但“碰瓷”也是古玩業的一句行話,意指個別不法之徒在攤位上擺賣古董時,常常別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不小心碰壞,他們便可以藉機訛詐。
據說,“碰瓷”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沒落的八旗子弟“明”的。這些人平日裏手捧一件“名貴”的瓷器(當然是贗品),行走於鬧市街巷。然後瞅准機會,故意讓行使的馬車不小心“碰”他一下,他手中的瓷器隨即落地摔碎,於是瓷器的主人就“義正詞嚴”的纏住車主按名貴瓷器的價格給予賠償。
別看那年輕人穿得身光勁靚,但誰知道不是披着馬甲來敲詐的?
大家意識到有種可能,不過,所有人都沒有開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是中國人處事原則。多管閑事,很容易招來麻煩,甚至災難。
“壽禮?”楊帆更加古怪起來。
看得出,這個傢伙對古玩絲毫不動。不然,不會那麼大意就買了這麼一件“壽禮”。
他敢肯定,這件玩意出現在祝壽現場,整個現場氣氛都會凝固下來。
“廢話!不是我外公喜歡這些瓶瓶罐罐的,我近百萬買個瓶子回去喝酒呀?”提起這個,周文滔又開始腦火起來。
一個鐘頭前,他在這裏溜達,被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告知他有好東西。
好奇心驅動,他也就跟過去,絲毫不擔心危險什麼的,只要在登豐市,應該還沒有人敢謀害他。
初一看,那瓶子造型精美,罐身和頂蓋上有亭台樓閣、飛禽神獸等堆塑,還是青瓷。不懂古玩的他就先入為主認為是青花瓷。
青花瓷大名鼎鼎,即便行外人的他也略有耳聞,據說挺值錢的。
因此,那傢伙跟他要八十萬他也沒有討價還價,直接交易了。壽禮嘛!太便宜反而不好,他們都是有身份的人。而且這個數字也是吉利,不講也罷!
另外,那傢伙也跟他坦白,寶貝是剛出土的,光明正大拿出去挺麻煩的。
對他而言,那些麻煩就不是麻煩了。難道文物部門的人還會找上他家?所以當時他並不在意,反而對那傢伙頗有好感。
見楊帆還在認真看那些碎片,周文滔皺了皺眉。
“你難道覺得我敲詐你?東西如果是假的,我不要你一分錢,還跟你道歉。不相信的話,可以找專業人士鑒定。”
這話一出,周圍圍觀的人微微一驚,詫異地看了眼那年輕人。
看來,那東西是真的,不然這傢伙不會那麼自信,不怕讓人檢查,應該不是他們想像中的碰瓷。
如此看來,楊帆就麻煩了。幾十萬的東西,足以讓一般的人傾家蕩產。尤其是認識楊帆的人,都在替楊帆擔心。
“小帆,要不讓羅老看看吧!”一個攤主不忍心地建議道。
別說楊帆這個半大的孩子,就是他們也承受不住八十萬的重壓。
羅老是附近一個古董店老闆,是個老好人,對人都是和和睦睦的,經常會免費幫人鑒定物品,大家都很尊重他。
楊帆擺擺手:“不用,東西是真的。”
這話一出,大家都十分意外,連周文滔也很詫異,對楊帆的印象好了很多。要是對方死不認賬、狡辯,他肯定要玩死人的。
“嗯?你怎麼知道是真的?”
這時候,大家後面傳來一句話。
“啊!羅老你也在呀!”其他人一看,居然是剛才有人提到的羅老。
羅老也是剛到,看見那麼多人圍觀,以為有什麼寶貝出世,也就湊過來,其他人都沒怎麼注意到他的到來。
那件瓷器他沒有近看,就看出了六七分來歷。聽到楊帆那肯定的語氣,也就問了一句。要是這個小夥子真才實學,到算是不錯的苗子。
他們這老一輩的,都有點擔憂這個行業沒落,青黃不接是現在的狀況。等他們這些老骨頭去世,年輕一輩卻沒有成長起來,是最糟糕的事情。
“知道呀!這類東西比較少造假。”楊帆笑道。
他轉向周文滔,提醒道:“東西是真的,但用來祝壽很適合。”
“不適合?”周文滔皺眉。
羅老卻滿意地捋了捋鬍子,也幫忙說了句:“確實不怎麼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