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戰後餘波
做為清廷的漢臣,張之洞很清楚慈禧的權力欲*望有多重。前次八國聯軍進京,讓這對母子再次品嘗到喪家犬般的滋味,也讓天下人看明白清廷有多虛弱。
為了保證東南不亂,張之洞憑藉自身的能力,以及跟洋人們的關係,最終簽定了‘東南互保’的協議。而這恰恰反應了,朝廷皇命已經很難做到唯命是從了。
如果八國聯軍進京時,清朝那些官員將領真能用命力保,或許結局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很可惜,得出的結論卻不是慈禧所期望看到的。
面對劉興華直言不諱般的威脅,張之洞也很清楚對方不似開玩笑。這樣的話,換成其它人說出來,肯定會被治於大逆不道謀逆之罪。
可換成劉興華,只怕那對母子真要好好想想,將來要不要繼續招惹到東北軍。如果敢再招惹的話,也要小心有沒有機會,能在東北軍破城前脫離京師。
‘行,只要劉大帥願意罷兵休戰,這些話老夫會代為告知。既然罷兵休戰的話,那依老夫看來,你們肯定不會退出現在佔領的區域,也就是原地停戰了?’
突然醒悟過來的張之洞,似乎明白為何在他出京之後,東北軍的進攻速度會加快。原來對方從開戰前,就盤算着要佔據長城一線的地方,讓清廷無險可守。
劉興華也沒隱瞞般笑道:“這個自然,東北軍不習慣將到手的東西拱手讓人。更何況,我自認那些險要隘口,還是由東北軍看守比較妥當一些。
戰前怎麼樣,戰後就怎麼樣。我也不會獅子大開口,去問朝廷要什麼戰爭賠款。因為我知道,我問朝廷要的銀子越多,還受朝廷管理的百姓日子就會越苦。
這些地盤,就算清廷擅啟戰端的賠付吧!至少我覺得,這些地方的百姓,生活在東北軍的管轄下,會比以前過的更會自在舒服一些。張大人覺得呢?”
聽到劉興華連銀子都不要,張之洞心裏清楚。對於這個條件,只怕皇城那些人又要笑了。畢竟,慈禧可是做好,花錢讓東北軍罷戰的心理準備了。
可張之洞同樣明白,劉興華說的情況並沒錯。羊毛出在羊身上,朝廷這些年賠付給洋人們的戰爭款,何嘗不是天下百姓的血汗錢呢?
想到這裏張之洞也只能道:“那老夫就代百姓,謝大帥仁義了。”
對於張之洞的感謝,劉興華也很直接的道:“其實這次,朝廷應該很慶幸把你找來當說客。如果換成其它人的話,他們根本進不了東北,我也不會這樣好說話。
雖然漢青執掌東北軍時間不長,卻也清楚張大人在東南所做之事。你主辦的漢陽鐵廠跟製造局,也算這國內少有的實業工廠。說起來,我東北鐵廠不少技工,都來自漢陽。
這次張大人既然來了,也不必着急回去,就請張大人在東北好好轉轉。到了這裏,我相信張大人會看到,一個跟關內與眾不同的世界,一個代表希望跟未來的地方。
至於我有何目的,我想張大人應該猜測的出。其實你應該看的出,東北軍要想收復北方,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那些所謂的新軍,其實不堪一戰。
在別人眼裏,張大人是清廷的忠臣。可在朝中一些王公眼裏,張大人卻也是一個權臣,一個有時不太聽話的權臣。原因是什麼,大人心裏清楚,漢青同樣清楚。
我只希望,張大人能靜下心來,在東北這塊大地上看看走走。我甚至會讓人,帶你去東北鐵廠跟東北兵工廠看看。讓張大人明白,東北軍為何會這樣強!”
這些話說出之後,張之洞略做思考般道:“看來我真的低估了你的野心!不過,你的邀請我接受,反正待在京師我也確實不太舒服,能出來走走挺好。”
談妥這些事情,接下來的談判就很簡單明子。劉興華下令,前線各軍原地建防,同時警告前線各清軍此戰已停。若再敢興兵,東北軍必將全力反擊。
看着東北軍全線收縮,沿着長城一線罷兵休戰。狼狽不堪的北洋新軍,也顯得長鬆了一口氣。覺得這戰若是再不停,只怕整個京師都要亂了。
只是看着訓練出來的六鎮新軍,重武器損耗待盡。官兵傷亡人數,也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開戰前七萬多人的部隊,如今剩下不到三萬人折損過半。
當然袁世凱也清楚,戰鬥進展到後期的時候,新軍中不少部隊。對於東北軍的突進,大多選擇的投降。如今至少有二三萬新軍,都被東北軍給俘虜了。
剩下將近一萬部隊,死的自不必說,傷的同樣不少。對於這些傷兵員,停戰之後都被東北軍送到他們防禦的前線。那些好的俘虜兵,東北軍卻啥也沒說。
看着東北軍將傷兵送回,袁世凱也清楚。這樣的舉動,讓北洋新軍中倖存的官兵,看出了東北軍的仁義一面。將來再交手,只怕不會再有官兵捨命相抗。
可對袁世凱而言,要治好這些傷兵員,又將是一筆沉重的負擔。若是不救,倖存下來的新軍官兵,又會如何看待他這位統領呢?
至於那些幸運活下來的新軍,劉興華很快做出了決定。願意加入東北軍的,一律進行三個月新兵訓練,編入東北軍旗下各部隊中。
不願意加入東北軍的,做三個月勞役,發三塊大洋離開。這樣的條件下,讓當了幾天俘虜的北洋新軍中,很多人都選擇了第一條加入東北軍。
選擇做三個月勞役的北洋新軍官兵,聽到能活命也長鬆一口氣。在東北軍的地盤上,做了三個月苦力之後。每人離開時,東北軍真的發放三個大洋讓他們離開。
有這三個月的時間,讓不少參加勞役的北洋新軍,看出了東北軍的與眾不同。先前還擔心加入東北軍,會得不到善終的官兵,也漸漸扭轉了想法。
結果最終離開東北的北洋新軍俘虜少之又少,得知這個情況的袁世凱,自然又是差點氣的吐血。可他非常清楚,劉興華這種殺人不見血的招數,足以瓦解北洋新軍的士氣。
三個月時間,足以讓東北軍消化這一戰的勝利果實。原本停止的移民潮,很快又在各省各道發展起來。而移民們都覺得,進入東北的路程更短了。
尤其是東北軍控制了熱河區域,山西跟陝西的百姓進入東北,距離無疑更近了。而這些移民抵達之後,大多都能找到新工作,那就是替東北軍修建鐵路。
面對這種情況,朝廷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同樣在東北,待了三個多月的張之洞,成為清廷第一個進入漠北的大臣。他也真正看到,劉興華所說的國家希望。
離開東北之前,張之洞跟劉興華進行了長達半天的密談。至於談了什麼,只有兩人知道。而回歸朝廷的張之洞,自然又受到了不小的封賞。
意識到這些老臣對朝廷的重要,慈禧也清楚要重用這些老臣。可她根本不知道,這樣的顏面挽回,對於清廷而言並沒什麼希望。
甚至於北洋新軍大敗之後,朝廷對於北洋新軍的軍餉,也不象以前那樣有求必應。連帶着袁世凱這位北洋大臣,因為這次戰敗,同樣受到諸多非議之聲。
若非慈禧看在他,尚且忠心的份上,讓他繼續擔任北洋大臣。只怕這支北洋新軍,還能否保存都是個問題。在清廷看來,打不贏東北軍的新軍,練了也沒用。
在此次戰事結束之後,有細心之人就發現,東北軍進入東南的觸角加深。除了他們的商鋪,比以前更的越為順利之時,官府對其的約束監控,也沒以前那樣嚴格。
藉助這種便利,東北軍情報部門的佈點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而很多人知道,看似平靜的潮水下面,只怕正在蘊釀着一場大風暴。
甚至在大清的洋人也感覺到,東北軍的兵威更甚從前。雖然此刻的東北軍,還在東北埋頭建設。可他們都發現,東北艦隊的艦艇,開始將觸角慢慢延伸出來。
已經有能力,封鎖整個渤海入海口的東北艦隊,讓不少將艦隊設在天冿港的洋人艦隊,也開始慢慢選擇退出。就算依然停泊於天冿的外國艦隊,也不敢象以前那樣囂張。
對於東北軍北海艦隊,開始在渤海進行常態式的巡航,大艦隊不時還會游弋在黃海中,島國無疑是最為震驚的。不明白,東北軍的海軍建設為何會如此之快。
那怕島國人清楚,東北軍的北海艦隊,駕馭的艦艇都是前次海戰被打殘的艦艇所修復的。可這種能力,同樣意識着東北軍,有能力自主生產大型艦艇了。
也曾有島國的海軍軍艦,試着跟東北軍的北海艦隊進行接觸。可事實上,這支北海艦隊面對他們的抵進偵察,同樣施與顏色警告,高速魚雷艇的航速讓島國海軍震驚。
儘管這些噸位只有百噸排水量左右的魚雷艇,很多島國海軍都看不上。可接近四十節的高速行駛,令島國的軍艦都避之不及。明白讓這樣的魚雷艇咬上,將是致命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