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世界景點背後的故事3
第一部分
空中花園只剩一堵牆三代梟雄隨風而逝一尊石獅空守古城石岳文小時候就無數次聽說過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想像它懸在空中的樣子一定很美、很神奇,要不怎麼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呢。然而,直到我專程造訪了巴比倫,才終於有機會目睹這個夢幻花園的真正樣子。
汽車開到巴比倫古城前,陪同的導遊說眼前的一片古迹群就是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王國遺址,它是上世紀初才被發現的,此前一直被埋在沙漠中。而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時代的古巴比倫王國遺址至今還被埋在18米深的地下。
穿過鮮艷奪目的阿什塔門,就到了巴比倫王國的主要大街——儀仗大道。它約有20米寬,道路中間是殘損不全的瀝青路面,據說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柏油路,是由大塊磚頭和天然瀝青鋪成,儘管經歷了近3000年的風雨吹打,可路面依然保存完好。位於儀仗大道兩側的就是內城牆,高大的牆面上至今清晰地保留着一種怪獸的浮雕,它長着馬的身子、長頸鹿的脖子、龍的角、鷹和獅子的爪、魚的鱗,據說這是巴比倫的保護神。由於巴比倫原來的城牆大多已殘損不整,1978年伊拉克政府開始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高大的城牆,如果不仔細查看,幾乎看不到一點古迹的味道,正因為如此,才惹惱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硬是把巴比倫從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給刪除了。
從儀仗大道中間往西,穿過幾道城門和廣場,就到了著名的國王寶座宮殿,據說尼布甲尼撒二世和波斯皇帝大流士都曾在這裏辦公。尼布甲尼撒在伊拉克歷史上名氣最大,因為是他使巴比倫王朝處於巔峰狀態,著名的“巴比倫之囚”就是他一手製造的,他把1萬多猶太人囚犯從耶路撒冷帶回巴比倫為奴,這些奴隸們當年就在這所宮殿外面無償地為他建造城牆和宮殿,所以以色列至今憎恨尼布甲尼撒。而波斯的大流士更是一位著名的改革家和軍事家,在他的統治下波斯帝國達到鼎盛,巴比倫成為他的內城。另一位來自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佔領巴比倫后,也曾在這裏居住了兩年多,並最終死在這裏,其屍體就是從這裏被部將托勒密運到埃及的亞歷山大的。但伊拉克文物局副局長拉比爾親口對我說,他認為亞歷山大的屍體就埋在巴比倫,因為有資料記載,亞歷山大在從巴比倫開始遠征印度時就開始在巴比倫修建陵墓,所以暴死後,他很可能就被葬在了這座陵墓里,只是現在還沒有挖掘出來罷了。
不管拉比爾說的是真是假,我卻已經着實感覺到國王寶座的神秘與尊貴了,趕忙坐上去拍了張照片,這畢竟是三代梟雄坐過的地方,但我心中還是一直惦念那座著名的空中花園。
導遊知道我的心思,從國王寶座宮殿出來,帶我直奔宮殿北面外側不遠的一堵矮牆。這裏中間是一個很深的地下室,散發出一種異樣的味道,原來這就是空中花園的所在地,阿拉伯語稱其為“懸挂的天堂”。我眼前頓時浮現出古代史學家對這個“天堂”的描繪:花園為立體結構,有7層,由列柱支撐,高達25米,底層以石塊為基,上鋪加入蘆葦和瀝青的土磚,土磚上蓋鉛板,鉛板上再堆置泥土,上面種滿了奇花異草,樹木成蔭。花園還有完整的灌溉系統,取城外不遠的幼發拉底河河水灌溉。傳說這花園是尼布甲尼撒國王獻給來自米底(今伊朗)的王后的禮物,使得原本得了思鄉病的王后一掃病容。然而這麼豪華的“天堂”風景現在卻什麼也看不到了,只有一段修復后的低矮牆壁中殘留的一小塊原址遺迹,旁邊還有一口乾枯的老井,據說這就是當年空中花園的遺存品。
找尋中我驚奇地發現,花園遺迹上面的磚面上赫然雕刻着薩達姆總統的大名,記載着1982年空中花園在總統命令下修復完工的歷史。可即使有總統的手諭,也不能讓我大喜過望,因為尼布甲尼撒博物館的館長說,經過考證,現在仍不能確認這就是真正的空中花園遺址,因為這裏距離幼發拉底河有20多公里,而據史料記載,空中花園應該就建在河邊。
空中花園北面不遠可見巴比倫最後一件珍貴的文物——用整塊的青灰石雕刻而成的石獅子,它高踞於一塊長方形石墊上,威風凜凜,爪下踩着一個奄奄一息的石頭人,雖然獅面有點損壞,但這是尼布甲尼撒時代保留下來的最完整的一件貢品,像空中花園的守護神一樣一直“活”到現在。可我感到遺憾的是這麼剽悍的雄獅,到底還是鬥不過時光老人,沒有盡到保護神的責任,否則空中花園就不會蕩然無存了。
第一部分
印度三色海撒有甘地骨灰岸上有大神仙蹤水中含聖雄靈魂錢峰翻開地圖,南亞次大陸宛如一艘龐大的航空母艦,探進印度洋達1600多公里。在其最南端北緯8度處,坐落着素有印度“天涯海角”之稱的科摩林角。以科摩林角為界,印度的海域可劃為三部分,東邊為孟加拉灣,西邊是阿拉伯海,南邊是浩瀚無邊的印度洋,三股巨大的海水在此匯合,形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三色海。
科摩林角因奇妙三色海和獨特的地理位置每天都吸引着無數的遊客,古代印度人將此地稱作“地之終點”和“天之盡頭”不無原因。人於此,回首北望,心中忽然依稀浮現出泰姬陵、紅堡的影子,似乎幾千年浩大古老的印度文明終於在此與大自然交匯融合。向南遠眺,無邊的印度洋正敞開她寬闊的胸懷,吸納着來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的海水。仔細分辨,面前的海水清晰地呈現出深藍、蔚藍和淺綠三種顏色,深藍無疑是最遠處的印度洋,淺綠色則是阿拉伯海,蔚藍是孟加拉灣,三股海水匯於一體,浩浩蕩蕩地一直向天盡頭奔流而去。
據當地人介紹,每年4月滿月的那幾天才是觀看科摩林角美景的最佳時節。屆時,來自三大水域的海水漲勢最猛,使得三色海分界線更加鮮明艷麗。那時,每天日落之際也伴着明月升起,斜陽落日映襯着海上明月,日月同輝,真是明艷不可方物。
科摩林角所在地坎亞庫馬瑞,不光吸引着眾多慕名而來的東西方遊客,平日前來朝聖的印度教徒更是不計其數。原來,坎亞庫馬瑞得名於印度教大神濕婆之妻庫馬瑞女神。傳說她當年隻身在此獨斗魔鬼,將世界從魔鬼手中解脫出來。迄今科摩林角海邊的島上還建有一間廟宇,廟宇之中供有一個不大的玻璃房,房中是一隻被精心呵護的大腳印,不準拍照,不準大聲喧嘩,原來這是當年濕婆大神駕臨人間的仙蹤,難怪乎進進出出的印度人個個神情莊重而虔誠。
與濕婆大神“仙蹤”同處一島的還有印度近代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辨喜的紀念館。據稱,辨喜1892年時曾到科摩林角潛心面壁多日,終於大徹大悟,成為一代思想家。辨喜曾苦口婆心地勸告國人:“當原則完全消失、感情泛濫時,宗教就會蛻變為狂熱盲從和教派主義。”但遺憾的是,100多年過去了,他的祖國仍未擺脫當年的宗教對立和教派屠殺。
恰巧的是,離此不遠的岸上,還有一座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紀念館。這位畢生致力於民族獨立、宗教和解的偉人,直到瞑目前還在思索着如何化解種族宗教衝突。甘地1948年被人暗殺后,印度人民遵循他的遺願,將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入了三色海中,讓他的靈魂能與這象徵百川歸一、包容一切的大海融為一體。令人感慨的是,現今坎亞庫馬瑞岸上最為雄偉的宗教建築不是印度教的廟宇,而是一座白色尖頂的基督教大教堂,在印度教教徒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印度,能有如此景象,對聖雄甘地想必也是一種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