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治幡然再用徐真
徐真沒聽說過伍子夫的名號也不足為奇,畢竟這大唐第一劍客也算是隋末唐初的人物,李無雙起初痴迷劍術,李道宗為她請了劍道名家來指點,她才從師門的口中得知了這段傳奇。
這伍子夫乃虯髯客張仲堅的師弟,與李靖夫婦交情匪淺,當年縱橫江湖,與徐世績,也就是李勣有着很深的糾葛,個中詳情自不足為外人道也。
李勣和伍子夫喜得重逢,遙想當年十八路反王烽煙四起,綠林豪傑中原逐鹿,如今卻垂垂遲暮,張仲堅據說成了南洋崑崙島國的國主,又說是高句麗那邊的扶餘國主,總之音訊不詳,生死不知,而李靖早兩年已然離世,伍子夫隱姓埋名於吐蕃,他徐世績仍舊在官場上忍氣吞聲的打滾。
所謂時勢造英雄,可世間平定之後,英雄又要被時勢所壓迫,喪失當初的豪邁之氣,只能做那縮頭的烏龜,蟄伏以求壽則已,由不得人不唏噓感慨。
畢竟來日方長,李勣也怕將徐真晾在一旁太久,哈哈大笑着與伍子夫攜手而起,見得李無雙懷中多了一個白胖胖的小子,他的眼前頓時一亮!
頤養天年多蕭索,還有什麼比含飴弄孫更讓人心懷舒暢?見得徐真的兒子小思唐,李勣也是歡喜不已,抱在懷中不肯撒手。
小思唐瞪大了眼珠子,天真無邪地盯着李勣,無辜地吐着口水泡泡,小手抓住李勣的長須硬是不肯放手,一老一小大眼瞪小眼,畫面也是有趣得緊。
李勣見伍子夫不斷搓着手,又將小思唐塞到伍子夫的懷中,這位大唐第一劍客卻手足無措,就好像抱着一個大刺蝟一般,一張老臉緊張地憋了個通紅,連大氣都不敢喘,背後頓時汗淋淋,一如懷中小子乃易碎的陶瓷所制那般,着實讓人忍俊不禁。
徐真見時機成熟,遂低聲朝李勣請求道:“真兒有一事想求恩師成全...”
李無雙想來早已與徐真商議過,見徐真開口,連忙屈膝給李勣道了福,李勣看在眼中,心裏卻早已瞭然。
李道宗曾大起大落,李勣素來不看好這位李唐宗室,是故與李道宗並未有過多的交情,然而李勣身為大唐朝堂有名的老狐狸,對各家勢力都有詳盡的情報,各家子女他也都認得,李無雙未出嫁吐蕃之事就喜歡舞刀弄槍,風格獨樹一幟,李勣自然是認識的。
遠嫁吐蕃的李無雙喬裝打扮出現在這裏,那麼徐真所求之事,也就呼之欲出了,若李勣連這個都猜不出來,他又豈能屹立於三朝直至今日?
李無雙想要得到正式的名分,常伴徐真左右,或許需要極為繁複的操作,然而小思唐想要行走於陽光之下,卻並非難事。
“真兒,為師雖然明哲保身,但絕不虧待自家子侄,老夫賦閑在家,正愁無所事事,這小思唐就交給我吧,待得真兒安定下來,諸事處置妥當,再做打算便是。”
徐真和李無雙大喜,連忙謝過,他們並非要讓小思唐留在英國公府上,只不過是想讓這孩子有個正經出身罷了,徐真雖然眷侶伺候身側,然並未正式嫁娶,府上憑空多出一個嬰兒來,又如何讓人不猜忌?
李勣本名徐世績,徐真雖然無父無母,然則想要偽造一個徐氏出身,並不是什麼難事,如此則可名正言順與李勣成為本家,得了李勣的許諾,自然是喜出望外。
未過幾日,即有小道消息傳播出來,李勣的長子李震,收了一名養子,李勣親自賜名,是為李敬業,也就是徐敬業。
聽到李勣的賜名,徐真不由心頭一跳,腦子久久無法平靜下來,蓋因他依稀記得,李敬業可是今後反對武則天,光復李唐天下的“叛賊”!
如果徐真記得沒錯的話,李震並沒活太久,李敬業會直接承襲李勣的英國公爵位,幾十年之後會在揚州起事反武,自封為匡複府大將軍,統領十餘萬大軍,企圖推翻武則天的統治,光復李唐天下!
想起史書上關於李敬業的悲慘結局,徐真不由眉頭緊皺,倒是有些懊悔讓李勣出面來做這件事了。
“莫不成這就是我徐真之宿命因果,如何都逃脫不開?”徐真陷入了深思之中,如今除了替自己準備後路,說不得要為自己的兒子好生綢繆一番了。
徐真還在為兒子的未來擔憂之時,宮中的通事舍人前來宣召,李治終於要見徐真了。
對於現在的李治而言,徐真已經成了他必須要爭取的人物之一,隨着徐真的軍功滾雪球一般壯大,軍方儼然將徐真當成了一面旗幟,一面常勝將軍的旗幟,李治想要對抗長孫無忌集團,又豈能放過徐真這位軍中巨擘。
徐真出使吐蕃之時,他的舊部卻早已在大唐軍方之中紮根立足,秦廣和薛大義等人已然成為抵擋一面的大將,謝安廷更是成為了十六府衛的將軍,胤宗和高賀術則掌控着西域之路的要塞。
徐真也沒想到,自己當初的這些死忠老部下,已經成為了大唐軍方的中流砥柱,連薛仁貴都成為了大內禁衛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李治由此看到了徐真的價值,且不說徐真此時的名聲和人望,單說徐真的這些老部下,就足以讓李治將徐真列入爭取的名單,並且列在軍方的首位。
他不得不佩服太宗文皇帝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感激李世民為他培植了徐真這麼一位軍中重臣,似乎李世民從一開始就看透了長孫無忌一般,在觀心識人這一點上,李治確實連李世民的腳趾頭都比不上。
最近兩年,長孫無忌越發跋扈,李治不得不早做準備。
且不說最近召回褚遂良,重新拜褚遂良為相之事,早在永徽二年,李治就與長孫無忌發生了極為激烈的衝突。
當初武媚在感業寺削髮為尼,李治就曾到感業寺去私會,而後一發不可收拾,沉迷於武媚的美色之中而不可自拔。
武媚也因此懷上了李治的骨血,李治心頭狂喜,孝服一滿,他就着手準備將武媚召入宮中,長孫無忌自是強烈反對,若是其他事情,李治完全可以無所謂的妥協,但事關他最為心愛的武媚,他卻是分毫不讓。
永徽二年的五月,李治乾綱獨斷,力排眾議,將武媚召入宮中,後者入宮不久便生下了兒子李弘。
這武媚工於心計,絕非尋常女流所能比擬,入宮之中很快就站穩了腳根,王皇后和蕭淑妃等經常與之爭寵,每次卻都落了下風。
後宮爭鬥其實比朝堂爭鬥還要慘烈,其中齷蹉也不是常人所能想像,然而武媚卻穩穩地壓了王皇后和蕭淑妃一頭,並利用王皇后和蕭淑妃之間的矛盾,分化二人的力量,獨得李治寵愛。
王皇后雖然一路從太子妃變成了皇后,可因無子嗣,為李治所不喜,蕭淑妃天生媚骨,李治多有臨幸,甚至常宿於蕭淑妃宮中。
為了壓制蕭淑妃,王皇后力挺李治將武媚召入宮中,李治連贊王皇后識大體懂聖意,可惜此舉並未能夠讓王皇后重新獲得李治的寵愛,她與蕭淑妃爭寵,卻讓武媚得了漁利。
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背後勢力非常的龐大,如今的中書令柳奭便是他的親舅舅,蕭淑妃出身南朝士族蘭陵蕭氏,乃齊梁皇室後裔,背後同樣擁有世家的後盾。
可縱使如此,她們還是鬥不過武媚,到了如今,李治又準備將武媚封為二品昭儀,他現在與長孫無忌的矛盾衝突越發明朗,想要成就此事,就必須加快拉攏徐真的力量,這才宣召徐真入宮。
徐真早已從李勣的口中得知了這兩年朝堂的變化,老傢伙們一個個老去或退隱,導致朝堂烏煙瘴氣,許敬宗這樣的小人都能夠成為禮部尚書,實在讓人可笑又可恨。
當初李承乾謀反事發被捕,太宗皇帝問大臣如何處置,無一人應答,最終還是通事舍人來濟發聲,建議保全李承乾的性命,雖然此人乃大隋左翊衛大將軍來護兒之子,但聲名不顯,藉助太宗時期那一次的建言,居然步步高升,如今聽說就要被拜相了!
由此可見,李治為了對抗長孫無忌集團,又苦於手中無人可用,什麼阿貓阿狗都提拔上來,實在讓人唏噓。
昭儀之制始於西漢,位同丞相,爵比諸侯,至唐之時雖有減弱,卻是二品,仍舊是九嬪之首,地位僅次於四妃(注)。
若武媚受封昭儀,王皇后和蕭淑妃就更加沒有了抵抗之力。
雖然這是女人之間的戰爭,但三個女人前面,站着一個男人,那個男人偏偏就是當今皇帝,而三個女人的背後站着的是各自的世家,如此一來,這三個女人的戰爭,也就變成了三個世家的戰爭。
這三個世家又分別擁有各自的盟友,這些盟友同樣是其他姓氏的世家,如此一來,三個女人的戰爭,就變成了很多世家的戰爭。
所以冊封武媚為昭儀,事關重大,無論是朝堂上的明面勢力,還是潛伏起來的世家力量,都極為關注這件事情,並暗中推波助瀾,或者打壓傾軋。
正是在這樣的情勢之下,李治就更加需要一個得力的助手,而這個得力的助手,自然該是徐真了。
徐真入宮面聖的時候,淑儀殿裏的李明達,也迎來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註:唐初有貴、淑、德、賢,是為四妃,比如楊貴妃,蕭淑妃這樣的。)
!!